他写曲的时候不可能一直安排一个人在身边弹琴吧?”
“每一个作曲家都喜欢在身边放一种乐器,有吉他的,有钢琴的,有提琴的。”
“每次灵光一闪,马上就要用乐器弹奏出来,来确定这段旋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旋律。”
“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如何一边贴着地板一边弹琴呢?”
如果贝多芬趴在地板上,脑袋贴着地板,然后双手伸过头顶,然后再弹奏钢琴,这也太奇怪了?
就算勉强能做到,也非常不方便。
作曲家弹琴验证旋律本来就是方便之举,这样的行为反而麻烦了,还不如脑补呢!
林轩笑着:“很简单,这件事情,地星上的小孩子都知道怎么做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课本上专门讲了这种方法。”
“那就是用牙齿紧紧地咬住一根小木棍,顶在钢琴上,然后弹奏钢琴。”
“这也是一种骨传导,而且声音听起来非常不一样,比贴地板更方便,不过有时候容易造成共振,影响判断。”
博伊尔傻了。
咬住木棍,顶住钢琴?
学音乐的人哪能不知道声音传播的途径。
一想就知道,这是可行的。
不过,在贝多芬所处的年代,他能发现这件事情,和现代人能理解这个道理,完全是两回事啊!
莫多夫很好奇:“这也说得通,那第三个原因呢?”
“第三个原因,就是贝多芬的创作难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
“有人曾经把贝多芬聋了之后的各种曲子的和旋拿出来列成坐标,做成集合方程求解,发现在坐标系上,这些线是有规律的往复的。”
“也就是说,在古典音乐后期的发展中,成规模的有节奏感的往复,已经代替了灵光一闪,成为了作曲家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
“反过来,有这种能力,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同一作品的风格化。”
“当然了,也就会让创作难度降低。”
博伊尔听到这里眼睛一亮。
地星上,古典音乐的新道路也是贝多芬淌出来的。
现在听了贝多芬的完整交响乐,大家肯定会去研究他的作曲结构。
有了这个参考,写出力量感强烈节奏感强烈,情绪饱满的音乐,就不难了。
0到1永远比1到一万难得多,现在1都有了,一万还远吗?
看来,蓝星的古典乐盛世马上就要到来了啊!!
宁柏明感叹:“贝多芬这个人,被称之为乐圣,当之无愧。”
“听完了贝多芬,我更期待民乐了。”
民乐交响乐,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在蓝星龙国也有很多人尝试过,但是做的不算好。
地星龙国的音乐家们是怎么做的?
林轩:“说实话,地星的龙国,在现代音乐方面,成就不低,李叔同,冼星海,聂耳,阿炳,这些人用西方乐器东方乐器各自谱写了很多经典曲目。”
“但是交响乐方面,发展并不多。”
“因为交响乐和民乐有一个巨大的冲突。”
“交响乐在民乐的角度来看,是群龙无首的,这和民乐的写法是背道而驰的。”
自古有很多成语典故形容音乐。
琴瑟和鸣,高山流水,有板有眼……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词叫做曲高和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南郭先生的,断送了交响乐在龙国诞生的基础。
这个人在一堆人吹笙的时候滥竽充数。
导致后来的宫廷乐和民间音乐,都非常讨厌同一个班子里同一个乐器出现两个以上。
这样就非常容易让南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