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游刃有余(1 / 3)

对大多数高考生而言,查分的日子都是激动人心的,充满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但对顾辙而言,查分日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也不存在悬念。

这种淡定情绪似乎还会传染,以至于顾辙身边走得比较近的那群同学,也只是在刚刚查询的时候小紧张了一下。

然后大家发现估分都挺准,就把这事儿暂时抛诸脑后,继续该干啥干啥,耐心等待再一周后的真正决定性时刻——也就是第一批录取结果的公布。

谁让02年的高考录取工作还那么磨人呢。估分,填志愿,出分,出录取线,要折磨四次,到最后神经都变大条了。

好在已经熬过三道,只剩最后一道。

随后几天里,因为顾辙已经把证券拉新业务的局布好了,所以他也没太多事业上的活要忙。

每天就分出一点精力处理一下突发事件、给大伙儿稳定信心、凝聚团队即可。

最多再盯着点刘凯那边写爬邮箱脚本的进度,帮忙测试一下、提点微调需求。

剩下一大半的时间,他都可以再申请用一下学校里的化学实验室,为正式被录取后、竞争竺可桢学院特长生的考核,再临阵磨枪一下。

反正之前的手续都还有效,至于安全检查和做实验室台账的工具人,随便拉两个就是了。

事到如今,顾辙在班上那些同档成绩的同学之间,已经颇有号召力了。拉来的工具人基本不会多事,都是顾哥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毕竟,能安安稳稳带着大家找到暑期实习工作、还赚到点小钱、积攒点社会经验。这样的同学,怎么可能不受大家信任呢。

做实验的同时,顾辙偶尔也会受到启发,回忆起一些与实验仪器相关的小技术创新,那就顺手再写几个专利文件,包括把之前已经写了的、在申请中的专利稍微改良一下——

当然,这次他不急于立刻去申请,而是先捂在手上。反正保密工作做得不错,他的公司没开起来之前,有些专利也不方便往外卖。

而原先已经申请那俩专利的改良,也不急于立刻实施,毕竟潜在买家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都不知道呢。

比如顾辙三个星期前盯上的“鸡汤滤油勺”其实就有改良空间。原始版的汤勺、进汤口和出汤口高度是齐平的。

所以实际使用的时候,就只有进汤口一侧的油能滤掉,而出汤口的油还是会混进去。

要解决其实也很简单,把出汤口做得比进汤口矮一截,就跟烧水壶一样,这样出汤口的液面会自然被逼出去一部分。

如果嫌“高低口”不便于生产加工,那还可以再改良成斜口。

顾辙如今顺手搞点操作,也不是图将来卖贵一点或者重复授权。他只是想趁机攒点资历,证明自己的嗅觉——

这样将来开了科技咨询公司,去跟那些大牛科学家谈合作,才能让对方相信:顾辙能“充分让他们的利益在法律上最大化、让发明人把他应得的好处尽量吃干抹净”。

另外,这些改良款专利文件写好后、他不马上申请,也不怕别人被他之前的原始版启发后、另行研发出改良款然后抢注——

因为各国专利法都是承认“专利优先权”的。其中就包括原始版本专利申请后,在12个月内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可以享受优先权。

如果中间没人抢,你可以尝试作为一个新的改进申请。最后是有可能蒙混过关拿到两个专利的,即一个基础型一个改进型,这也是利益最大化的理想状态。

但如果查询后发现中间有人尝试加塞,那就要直接提出优先权,并且在申请时注明原申请的申请号。这种情况下,后一个申请会覆盖掉前一个申请,最后实际依然只拿到一个授权,这也是国知局为了尽量避免重复授权。等于是顾辙会少薅到一次刷专利数量的羊毛,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