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拿捏啊,弄不好会惹来民怨,兵堂的意思是让行署想办法议一个录用的章程,他们也好执行。”刘理顺的秘书将兵堂反应上来的情况,赶紧汇报给了自家老大,让他做个决断。
“此事、兵堂为何不上奏到兵部?或者是军令堂?咱们行署拿主意有些不合适吧?”兵堂虽然名义上归当地衙门管辖,可由于涉及军事、兵部和军令堂对他们控制力更大一些,刘理顺觉得自己作为政务官员还是少插手为好。
“专员、这种事毕竟只有咱们胶东一地出现,所以兵堂的意思是当以行署的意见为主。还有就是,这事如果上报给兵部和军令堂,说不准他们会动心思扩大胶东的兵额,毕竟朝廷最近一两年正准备大扩军哪。若是朝廷扩大了兵额,将胶东民壮抽的太多,对行署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好事。”秘书说的这番话自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胶东行署的一些官员议论的话,他只是转述而已。
听完秘书的汇报,刘理顺陷入了沉思。经他提醒、刘理顺瞬间明白了过来。胶东招兵出现的特殊现象,确实需要行署来拿主意,如果让上边的人拿主意还真说不定会出现与地方发展不利的事。
问题是该想个什么办法从二十万里选两万人出来?目前的招收比例、比考大学都高,几乎是惊动了胶东上上下下所有人,招收标准若是弄的不公平,出事绝对是大概率的。
“这样吧、让兵堂和礼堂联合出份试卷,组织所有报名参军的人参考。另外兵堂依照军中训练的科目,再定个体测标准,同样让报名的人进行考试。文考的成绩占四成、体测的成绩占六成,总成绩合计后,前一成的报名者应招入伍,剩下的留前两成作为备用兵源,下次招兵时补入。”作为科举出来的人,刘理顺琢磨了半天,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考试的方式,除了这方式、还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