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攒了好几年的胶、造鞋底都有些不够!(1 / 2)

从人口恢复的情况来看,北直隶和山东是最为理想的。北直隶这边的人口总数,甚至超过了战乱之前的水平。开发大东北,从这两个省移民最为方便。

不过、这两个地区青壮人口,还是不太富裕,山东那边还好说一些,北直这边的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家拖家带口到大城市发展的怎么可能会跑到辽东的苦寒之地去?

辽东移民给的政策再好,也不可能有城市生活好,哪怕大多数到城市发展的移民,在城市也只是基础工作者。城乡生活的巨大差异就在哪里放着,在现在的大明这种差距,跟为明显。

在农村除了种地,其它来钱的路非常有限,打个零工的活很不好找,即使朝廷为了让农村地区有货币流动,开了不少基建的工程,也不能从质上改变农民缺钱的现状。城市能将劳动力商品化,农村的劳动力只能大量闲置。在城市干一天活,多多少少都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陛下、老臣以为,往满地移民的工作,可缓缓图之也。一次移民十数万,是件的困难的事。可小股小股往过移民,日积月累下来数量还是很可观的。据臣所知,现在辽东那边每年自发过去的百姓就有五六万左右,自发过去的百姓图的是辽东有地,不像关内地多数是有主的。满地那边更是地广人稀,对移民的吸引力是很强的。只要政策能长久坚持,总会有百姓自己过去。

现下不同于之前,国朝有条件用水磨功夫慢慢开发满地。一年万人,十年之功,满地人气必然大起。」朱大典一时半会也想不到能找到大量移民的地方,不过他思路开阔,觉得有铁路这个便利条件后,开发满地不用太急于求成,累积移民也是一种选择。

「眼下、似乎只能用此法了,用缓力也有用缓力的好处。」朱由检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现在再像前几年那样动辄找出几十万移民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大动筋骨,用强制移民的手段来解决。大明还没有形成移民风尚,民间对这种行为抵触心很强,能不用就不用。

「陛下、平满战事,具体在何时开启为宜?内阁和朝政系统也好早些做准备。」

「先看主战部队的换装情况吧,要是换装完成的时间早,在九十月份即可,若是晚一点的话,赶在腊月也行。」眼下大明的主力部队正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换装。主要换的装备有两样,一个是步枪、另外一个是军鞋。

折腰式步枪,已经光荣的完成任务,全部从主战部队中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后装栓动式步枪。栓动步枪出现的年成已有几年了,前几年生产速率太低,没法大规模换装。从去年开始由于蒸汽机在枪械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后装枪的产量一下子上来了,已经能实现年产二十万支栓动步枪的能力。

军鞋这块的换装,是因为大明终于能造出类橡胶类产品了。原有的布鞋底太不耐磨了,有了胶鞋底、耐用性方面将有大幅的提升。

听起来军鞋这块似乎没有步枪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大,实际上一双好鞋对士兵战斗力的影响完全可以与主战武器相当。新政以来,军队想办法提高士兵们的装备待遇,但因为军鞋的损耗实在是太大了,战斗任务稍微繁重一些,一双新鞋连一个月都不到,就成了破鞋。所以大量的战斗部队,经常穿着底磨穿的鞋,或者是裂了口子露出脚趾的鞋。

大规模换军鞋,对生产能力的要求同样不低。按目前军队的规模,每年至少要生产两百万以上的军鞋,才能基本满足需求。两百万双军鞋是什么概念?概念就是、攒了好几年收上来的杜仲胶,放开生产、也就堪堪够生产四五百万支鞋底而已。好不容易弄出的橡胶,几乎全都要用到做鞋底上了。

最要命的是,以现在的产胶量,每年产的胶还不够一年的消耗量。换一次装后,来年都不一定有新鞋底续

上。一个简单的鞋底,将人给为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