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王陵以抹下老脸与陈平干了一场不光彩的架来换取自由,陈平对他还是多有不舍。可是王陵却挽着陈平的胳膊说道,
“左相啊,我跟你不一样。当初如果不是因为老母以死相劝,我想我是不会跟随刘邦的。我跟他啊,终究不是一路人。
我这富贵来得已经够憋屈的了。特别是把你送到甲字号的那次,皇太后已经把我当成是刘恭这边的人。
一旦有了此种想法,无论我做多少事,都改变不了她对我的看法。与其费那么大的劲,还不如悠哉游哉回家抱孙子去呢。”
陈平永远也忘不了王陵被“赶”出朝堂的那一天。
那也恰好是刘恭登基的那天。
刘恭虽然没有刘邦的功绩,在声望上也不如刘盈,但是,他的登基仪式却比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要隆重。
几番献祭天地的仪式之后,享受完朝臣的三跪九叩,戚腮就替刘恭宣读了大赦天下的圣旨。这是迄今为止的大汉每一任皇帝登基后首先都会做的事。
朝堂上最春风得意的,莫过于吕氏一族。
甚至吕恨不能撞开站在身侧的周勃,一步就跨到龙椅跟前,惹得周勃几次对他怒目相对。
可是刘恭却迟迟没有动作。
朝堂上吕家人的脸色僵住了,甚至吕雉的笑容也凝滞了。
刘恭还是不为所动。
这时朝臣们的目光齐齐地看向了王陵处。
陈平的心里就开始紧张起来了,好几次,他都想替王陵把这事处理了,可是朝臣的目光都在王陵身上。而且他身上背着的是没了王陵的朝廷以后的正常运转,现在就犯众怒可不明智。
刘恭和吕雉的对峙持续着。吕氏一门的脸色黑得像锅底。
吕雉的不满终于写到了脸上,她的嘴唇颤抖了几下。
这时候站得近的,无论是王陵还是陈平,都知道,再不出手,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在吕雉发作之前,王陵抢先一步,禀奏道,
“吾皇万岁。
吾皇是先帝之子。自古以来,子承父志,乃天下第一正经事。
先帝仁义,在世时就曾感叹过。一人犯法,母族、妻族还有父族连坐太过残酷。
且,邻里之间原本应该是敦睦互助才对,自从秦人之法推行之后,邻人之间居然像敌国相对一样。有违天和。
臣肯请陛下废除‘三族罪’,让天下人共沐皇恩。”
陈平看了一眼吕雉,她又重肃了面容。
刘恭:“准奏。”
陈平看得出来,此时的吕雉对此条法令并不反对,她在等着想要的结果。
但是王陵却好像没看到这种情况似的,没有退回到原位,又禀奏开了,
“臣启陛下,先帝还曾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本就不合时宜。试问天下人,哪有不议论别人或被议论的呢。
即使是嫦娥下凡,有心人也会在她身上找出一大堆的缺点来。更何况是食人间烟火的君王?
先帝曾就此事在朝堂上发起过几次朝议,但最后都没有结果。
臣今日借新皇登基之喜,替天下人再请一个恩典。”
陈平看了一眼吕雉,她好像已经对王陵不抱任何希望了,像一尊神像一样地端坐在原处,无喜无悲。
当初刘盈提出此议的时候,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于吕雉。
其中的利害关系自不必说。就好比如说,如果现在就废除了这一条,如果吕雉对刘恭做出点什么,差不多就等于把吕氏一门往正在沸腾着的油锅里投。
用脚丫子都想得到,吕雉这会对答应王陵的事肠子都悔青了。然则,她却冷静下来,端坐在上,没有吭一声。
刘恭这时又来了句,“准奏”。
刘恭登基后最先的两个恩典,都给了王陵,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