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真是打的好算盘啊!(4 / 5)

在京城的年轻人大都还没着落呢,更别说是外地人了,哪怕你是个大学生。

项东方虽然是此时国内少有的研究生,但其实也改变不了她是外地人的事实。

正常情况下,她如果一毕业,立刻就要拿着派遣证回老家南京,然后在南京当地,去派遣证上指定的单位工作。

是的,包分配的意思就是,你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但你自己也没有选择权,安排你去哪儿,就去哪儿。

除非你有门路,能在正式下派遣证之前,就联络好下家,还要说服学校同意让你去那个下家。

要不然,你就只能听学校分配。

当然了,南京此时也不差,也是个大城市,但跟京城相比,那还是差不少。

尤其是事业前途方面,南京的发展前途,怎么能跟京城相比?

其实,如果项东方没认识曹志强,不清楚曹志强的具体身份跟本事,她恐怕不会有留在京城的奢望。

但她恰恰是个有心人!

所以在了解了曹志强的具体身份跟能量后,她就起了心思,想要进曹志强手下的单位,然后以这种形式留在京城。

项东方可是早就打听过,曹志强所在的红光机械厂先不说,就说他实际说了算的那个红光出版社,那可是妥妥的部伟体系的国企单位。

虽说都是国企单位,但国企跟国企还不一样。

最典型的地方,就是顶头上司,或者直属部门不一样。

比如市政府所属的企业,是地方政府控制,那就属于地方政府企业,像京城市政府直属的一些诸如汽水厂之类的,都是这种性质的地方国企。

但还有一些国企,是部伟直属的企业,这种企业不直接归地方企业所有,也不归地方政府管辖,反而还要地方政府出钱帮衬。

比如红光机械厂,就属于冶金部直属的下属国企,这种企业,就是部伟系。

实际上,像红光机械厂这种单位,如果不早死,能挺到二十世纪末,那基本都会变成央企。

总之,红光机械厂因为是属于部伟系的国企,其能享受到的级别要更高一些,待遇也更高一些,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有集体户口,以及大量职工干部名额。

红光出版社身为红光机械厂的下属子公司,同样也属于部伟系,偏偏还是文化口的,有正规的出版社执照,能分到的干部职工指标就更多了。

这里的干部职工,可不是没正式身份的临时工性质的合同工,而是正经在人事局挂档桉的干部身份,跟正经在劳动局挂档桉的工人身份。

其实,就算合同工,只要红光出版社乐意,或者只要曹志强他乐意,也是可以用红光出版社的名义,把那些合同工变成正规的工人身份的,无非就是让他们登个记,统一送去劳动局备桉而已,只是曹志强不想这么搞而已。

因为一旦变成正式在劳动局落档桉的工人身份,就不好调教了。

前期的国企改革为什么难,难就难在工人身份太硬,国企不能随便辞退人,也不能不发工资。

既然不能被辞退,又不能不发工资,哪怕会被扣奖金呢,但很多人就会肆无忌惮的偷懒耍滑,甚至直接顶撞厂领导。

只有那些处在困境中的,已经开始发不出工资的企业,才会出现转机。

比如后来的海尔集团,之所以能改革成功,并不是那个厂的老员工觉悟多高,说白了还是人家新来的张总人脉广,本事大,能要来资金,重新激活厂子,并且重新给已经发不出工资的大家发工资。

大家都是看在能重新发工资的面子上,加上不想工厂倒闭,不想丢了饭碗,那才听张总的话,开始谷底反弹,兢兢业业好好工作的。

要不然,当初有困难的厂子多了,想改革的领导也多了,其他厂子怎么不见成功呢?

同样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