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全心全意去做芯片项目,明显是不太可能的。
为了这件事情,倪星南已经跟柳乘风商量了好几次。
一开始,柳乘风表面答应的好好的,背地里却不支持。
到现在,两个人已经为此争吵过了。
倪星南一谈到芯片这个项目,柳成风直接站出来反对。
柳乘风的理由很简单,联想现在没有必要搞这个芯片研究。
现如今的联想,靠着组装赚了不少的钱。
既然组装能够赚钱,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去搞研发?
尤其是芯片研发,这是一个无底洞。
现如今的国际环境,对华夏的科研本来就很不好。
倪星南想要研发出属于华夏的芯片,是需要很多资金的。
资金到位了,并不意味着芯片就能研发出来。
柳乘风不想花这么多钱,去做一件有风险的事情。
组装贴牌能够赚钱,那就老老实实做组装贴牌。
技术什么的,完全可以不用。
与其花这么多钱在技术上面,还不如花钱去多买一点国外的电脑配件。
到时候联想一组装,贴上联想的标志,就能赚大钱。
这么简单的赚钱办法不用,为什么要去搞研发?
柳乘风说过很多次支持贸工技,认为首先要把公司的效益做好,再去讨论研发。
李兴文却知道,后世的联想根本就不是这样做的。
技术什么的,联想根本就没有专利。
柳乘风在贸易上尝到了甜头,根本不愿意再花钱去搞研发。
后世的联想,就是一个贴牌的代工厂。
倪星南就不一样了,他时时刻刻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
只有这样,华夏在电脑方面才不会受制于人。
两个人理念不同,迟早有一个要离开的。
倪星南一心扎在科研上,根本就没有心情去管其他事情。
当时倪星南被邀请加入联想的时候,就跟柳乘风有个“三不”约定。
不当官,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宴席,这就是倪星南的三不约定。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倪星南一门心思全部都在技术上。
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
倪星南的这种性格,自然是非常适合科研。
有利就有弊,这种性格放在公司里,那就是相当危险。
倪光南专心搞建设,就给了柳乘风可乘之机。
一开始,柳乘风多少有些担心倪星南在公司的地位,不敢轻易对他动手。
一直到九五年,柳乘风把整个公司经营的铁桶一般。
有了底气的柳乘风,自然不再惧怕倪星南。
于是,为联想付出了半辈子的倪星南,就此退出了联想。
退出联想之后的倪星南,并没有因此放弃芯片的目标。
可惜的是,倪星南后面又遇到了骗子。
这位老人为芯片操劳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没有什么突出的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对于华夏的技术封锁越来越严重。
华夏在芯片技术方面想要有所进展,也就越来越难了。
这对于倪星南来说,绝对是一生的遗憾。
“小伙子,你知道研究芯片要花多少钱?”倪星南问道。
李兴文直接:“起码是以亿为单位,而且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才。”
“你知道需要这么多的研发资金,还敢做这个项目?”倪星南顿时就来了兴趣。
李兴文微微一笑,“现如今的华夏,很多技术都落后于世界强国,我们想要追赶,就必须要加快脚步。”
听到李兴文这一番话,倪星南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