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树这个东北姑娘,身上的豪气不比一般的男人少。
这位从华夏科技大学毕业的化学系才女,是华夏科技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学生会会长。
毕业之后,她出人意料的放弃了出国和考研究生的机会。
最后选择到华夏科学报,当一名记者。
三年后,张树新跳槽到了华夏科学院,从事企业研究工作。
她在这里见证了中关村的一夜崛起,还有很多企业潮起潮落的故事。
在九十年代,这是一个理想与激情四处迸发的年代,是遍地黄金的年代。
当时的张树新,月薪只有一百多块钱。
她对财富同样有着一种朴素的渴望,那就是发财。
张树新的商业生涯,就是这么开始的。
九二年,张新树离开了中科院,成为九二下海派的一员。
下海后,张新树做策划,卖电脑,做寻呼台,什么赚钱她就做什么。
借此,张新树积累起了她的第一桶金。
要说改变张树新命运的,那就是九三年底的一次米国之行。
在一位同学家中,张新树看到了一份印有eil地址的通讯录,从此互联网就走进了张新树的世界。
那一年,米国的上网人数首次突破一百万,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了三百万人。
张新树当时就设想了一个预言,一定有一天互联网就会像电,像蒸汽机一样,会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考虑到这一点,张新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率先把这个未来带回华夏。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张新树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
一九九五年初,从米国游历回来的张树新,做了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决定。
张新树把房子抵押给了银行,拿到了七百万现金和八百万的银行贷款。
有了这一笔钱,张新树创立了华夏最早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
一千五百万的启动资金,是同年创业马老板的七百五十倍。
在创业之初,张新树就为瀛海威搭建了一个完善近乎无懈可击的框架。
瀛海威的联机服务实行收费制,并发行了华夏最早的虚拟货币信用点。
人们通过充值信用点,登录上网客户端《瀛海威时空》。
在《瀛海威时空》里,消费者可以使用论坛邮件,咖啡屋和游戏城等服务。
张新树甚至瀛海威构建了电子购物,在如今可以说非常超前的一种想法。
毫不夸张的说,一九九五年华夏的互联网,几乎等同于瀛海威,等同于张新树。
要知道那一年,马老板还在为苦苦推销华夏黄页而不得。
至于二十四岁的小马哥,刚从深城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小公司当一个码农。
至于网易的老丁,刚从电信局辞职,踏上南下深城的飞机。
瀛海威后面的发展,张新树开始偏离了她最初的目标。
张新树为华夏互联网事业,做了许多非商业的努力。
在外人的眼中,张新树显然是把互联网当成一项公益事业在做了。
李兴文非常理解张新树的想法,作为一个年轻行业的领跑者,总是不自觉的担负起培育市场的使命。
不管是任何一个行业,这都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瀛海威的盈利能力是非常薄弱的。
一直到九六年,雅虎的成功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此时不少人开始建议张新树,马上修正亚威的运作模式,向雅虎的门户类网站转型。
对于这一个提议,张新树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张新树认为现在的华夏,根本就没有人把人接到互联网上使用。
没有人能上网,谁去看网页,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