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剥夺州牧权利和加强中央集权(3 / 3)

董虎绝对不允许州郡继续集权,董卓活着时,已经恢复了郡国都尉制,董虎不管各路诸侯听不听从,他所掌控的地盘是恢复了都尉制的,如此也就分了太守的兵权,再用治中分掉太守、刺史的民事权利,各地太守、州牧想造反就极为困难了。

一个团体需要一个强大向心力,他又不想借助朝廷的大义,如此就必须考虑一个“凝结核”的问题,需要给他人一个奔头、目标。

若维持之前的官职、将职,有些人是职低位高,有的是位高无职,董卓一系也好,董虎一系也罢,他们都是朝廷正规军,即便董虎为了避免朝廷干涉董部义从的发展、壮大而对外称羌王,董部义从也是汉朝事实上的“九边重镇”边军。

自董卓走入雒阳后,董部义从就正式转正成了汉兵,而汉兵将领的官职都较低,就如董卓恢复郡国都尉制后,董部义从一大波副将降格成了校尉,而各路诸侯新招募的将领却是上将军,若把他们俘虏招降后,如何确定上下级?李傕郭汜的职位高于董重、董罴一干校尉,难道就要让自己兄弟职位低于李傕郭汜?

若要抬高董重、董罴等人的官职,就必须上奏朝廷,朝廷已经被他扔去了荆州,朝廷若不答应不认可呢?

朝廷不认可,董虎也可以与袁绍、袁术兄弟一样,甩开朝廷自己任命官吏,甚至任命不属于自己地盘的官吏,如此一来,这与裂土称王又有多少区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将领“进步”的问题,一下子把将领的官职拔的太高,日后进步的空间就很小,很容易让将领懈怠,或转而将精力放在搜刮民财事情上。

如此,那还不如彻底一些,不承认朝廷的官职,一步到位直接建立自己的小朝廷,而且他在凉州、雒阳整的六部、内阁、五军都督府就已经与小朝廷差不多了,进一步完善也就是了。

官制改革几乎照搬后世明朝做法,但他将一些杂号将军名号取消了,直接简化成了几品将军,与几星将领差不多。

董虎一直都认为,将领就应该是朴素、高效、纪律的典范,他直接取消了诸多好听的杂号将军名号,通过将领头盔上的羽毛、盔甲样式、将领腰间配备兵器、旗帜来辨别将领职务高低、属性、军队番号。

军事的改革不大,主要是将领品级的认定,看起来只是董虎将嫡系将领的地位提高了,实则是明确京都禁军与郡兵将领的职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

不仅对将领品级的认定,文官的品级同样要进行认定,还有朝臣权利分配与再集中的问题,诸如用内阁取代三公,取代宰相。

用内阁取代三公,看似弱化了丞相的权利,事实上,内阁首辅的权利要远远超过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