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知道推却不过,当即慨然领命。随后在鹿门山的帮助下,用了替身之术,前往南阳。净风使和善母都是修为极为高深的地仙强者,自然很容易就发现了小六的异常,以二人的身份,自然也不会为难一具替身,耐着性子听了一通小六的“慷慨陈词”之后,只回敬了几句,便即打发小六的替身离去。
“小六”因此得以大摇大摆地出了南阳,非但没有丧命,反而赚取了不小的声望。
薛周见状,心中越发不爽,眼见再这么下去,小六手中的兵马便渐渐归心于他,再也夺不过来了,薛周顿时又开始盘算着毒计,准备大军赶赴南阳城下时,便让小六率领少量兵马作为先登营,当先攻打南阳城。
薛周是大军之主,小六虽相对独立,却终究是人家麾下之将。如此被针对,迟早都是殒命的下场。于是驻兵武昌的潘刺史出面,向薛周表示,自己愿意撤离武昌,前往驻守鄂州,以防白莲教再次杀入荆州来。只是自己麾下之兵连逢大战,死伤惨重。请薛周调小六领兵与自己同去,也好有个帮手。
潘刺史的理由很充分,防备白莲教是必须的,潘刺史麾下兵力不足也是事实。而且潘刺史乃是客军,在击退白莲教之战中居功至伟,且又是前朝旧将,一州刺史,地位极高。他如今已依附者的态度自居,让薛周深觉有面子,也就不要驳了潘刺史的请求。
最关键的是,潘刺史愿意撤离武昌这座雄城,将之完完整整地交给薛周,这对一直困居山林,渴望有座大城作为根基的薛周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薛周本来早就想要武昌了,只是一直没好意思向潘刺史说。如今潘刺史主动提出来,正中薛周下怀。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小六的重要性不如武昌城。
况且小六终究还是自己的属下,自己真想要杀他,日后有的是机会。犯不着在此时驳了潘刺史的面子。
于是薛周欣然同意了潘刺史的要求,叫小六率领麾下兵马前去协助潘刺史,把守鄂州,防备白莲教。
小六的本部原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继承了其叔叔的兵马之后,又连遭大战,折损不少,薛周却一直没有给他补充,实力未有恢复。如今其麾下总兵力只有六千余人,不过却都是精锐敢战的老兵。
接到了薛周的命令,小六当即率领兵马脱离了绿林军大队,赶来与潘刺史会合,两军一起离了武昌,往鄂州而去。
一路上,潘刺史对小六极为照顾,刻意考教了一番,发现小六文韬武略都颇为不凡,为人又坚韧豪气,机灵果敢,确实是个成事的人。潘刺史心下就更加满意了,当下凡事都征求小六的意见,并不以小六年幼而有丝毫轻视。
小六近些日子在绿林军中连遭排挤暗算,此时见潘刺史如此对待自己,顿时心下也颇为感激。虽然人心隔肚皮,小六对潘刺史还是有基本的警惕之心,但也不会在潘刺史面前刻意伪装自己了,日子过得比先前在绿林军中惬意多了。
到了鄂州,潘刺史对小六越发喜爱,问道“我见众人都叫你小六,你的大名呢?”
小六道“我自小在山中长大,只有个道号,叫六安。听师傅说,我姓雍,名字就叫雍六安吧!”
潘刺史闻言,道“你虽在山中长大,但毕竟没有出家为道,一直用道号还是不妥。还是要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大名才是。我看这天下丧乱,迟早要在你手中再次安宁,不如你就叫雍宁吧!”
小六闻言,沉吟了片刻,拱手道“刺史乃是忠义之臣,海内知名。所谓长者赐,不敢辞。从今以后,我就叫雍宁了。况且雍与永谐音,雍宁便是永宁,愿天下永远安宁,这正是我的愿望。这个名字正和我心意。多谢刺史赐名!”
潘刺史抚须笑道“你喜欢就好。我也没有资格给你赐名,只是你家中长辈全无,我才僭越了而已。雍宁,你可知道我为何要叫你来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