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真学识渊博。”
“嗯,他讲的好有道理。”
“那是自然,人家乃大才子,得神仙授法……”
通判府内院庭廊。
时至巳时,阳光越发明的廊外白雪透亮,冰凌闪光。
廊下茶宴,刘彦、杨万山、李怜云品字而坐,煮茶攀谈典故,四周数名丫鬟下人倾听交头接耳。
一炷香的时间,主客三人谈论数篇故事,皆出自《松山雾雪录》,都是怜云读不太透的。
刘彦凭借学识给她解惑,似做学问一般把典故要义研磨出来,晒出真意道理。
旁听的丫鬟下人都钦佩。
谈聊时,他也常与众丫鬟互动,请她们各抒己见,发表各自观点看法。
因而现场气氛很好,欢声笑语如鲜花点缀这冬园人物景致。
园门外,一众大人倾听里面笑谈,有李通判、唐知州、周张两位翰林、以及临安县陆侯。
周彦明听几句,手指笑说:“此君子在贵府,如在家中一般自在。”
李通判很高兴,这说明女儿待客有方,邀请众人入园与刘世才相见。
刘彦感应园门来人,中止谈话顾首起身。
万山、怜云随之其后,丫鬟下人纷纷熄了话音,退身两旁站好队。
李通判在前引路,到廊下先介绍‘两位翰林钦差’,后引荐‘本府唐知州’。
刘彦持儒生礼相见,除了唐知州,周张二人皆还施儒家礼数。
那知州观之暗惊,不想两位翰林对一县生员竟如此礼待,暗与李通判相视。
通判不与他解惑,对世才道:“今日府衙议事,两位钦差已宣讲圣旨,告知各县‘天子亲封世才为奉义君子’!”
“明日各县张榜将布告,至于具体行封赏事宜,则交予临安县来办。”
“世才回去后就等接旨受封。”
“之后你户籍上,也将添一笔奉义雅号。”
“今后杭州谁若不识‘刘奉义’,那便是他孤陋寡闻!”
刘彦微笑想起自己以前那个绰号,说:“小生过去也有个雅号,叫‘刘三第’,意思是‘三次落第’。今天子封号到,助我一雪前耻。”
“但小生深知自己不过略有微功,临安之所以能够消灾,州县官家功不可没。”
他这话虽是练达人情,但也说的不差。
杭州上下对于治疫都颇为尽心,所以他的‘治疫六法’才能有效执行。
众官闻言各有神貌。
李通判、唐知州拂须受用,周翰林、张翰林含笑思量,陆侯与内弟相视,琢磨君子话术。
几句寒暄后,众人皆落座。
周张两位开始轮番询问‘刘彦身学、师承’。
当然这些非重点,执天司上呈天子的‘交功文书’内皆有记录。
问这个,不过是‘抛砖引玉’。
他们真意是想问出‘刘世才身中道义是什么’。
此乃天家叮嘱之事。
今日他们在通判府约见刘彦,主要是为了完成这道谕旨,其次是转交‘天家书信’,最后才为个人私交。
不过,听到刘世才未曾拜名师便入真学,两位翰林还是当面惊异。
他们来时猜想‘刘世才至少有个老师,即便不是大儒,也是位云梦学士……’
岂料他只凭别人几句点拨,就能自己明经,就敢写文章寄学,入学还是罕见的‘孔孟双成’。
此时,周翰林暗言道:“不知万山有无推荐之意,以刘奉义之根基,足以拜老师门下了。”
唐知州听完,也不禁高看这位奉义君子,暗说:“原来他是位真学,这就难怪了。”
知州进士出身,虽未明经入学,但对真学略知一二,思量起家中侄女,笑问道:“刘奉义可曾娶妻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