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被火炮杀伤,再到南面被合围绞杀之后,除最初没被孟玄喆包进来的数百骑,几乎全军覆没......
三万五千人马,被俘虏一万两千多人,溃逃一些,剩下全要么被炮火杀伤,要么推进河里,这就是激战一天的战果!
如果算上之后王审琦,孟玄喆突袭辽军大营的战果,加之之前北面回报的六个莲花堡的杀伤。
也就是说,这一个月的大小仗打下来,他们已经歼灭辽军六万五千左右!
这可是一场正宗的歼灭战!
史皇帝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要不是众目睽睽之下,他真忍不住了。
如果算上之前的战果,开战三个月,他们已经消灭近八万辽军!
当然,消灭包括俘虏,杀死和击溃,但八成都是还是斩杀和俘虏,这就是地地道道的漂亮歼灭战。
这可都是辽军正规军,歼敌八万,几乎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这是这个年代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这跟后来的那些工业化战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只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有人口,动员能力,后勤,医疗等等。
比如一战索姆河战役,英军一天就阵亡将近六万人,如果加上受伤的更加难以估量。但战却还能继续打,最终场战役全打完,大约准备五个月,打一个月,双方伤亡一百三四十万!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在如今,如果辽军总伤亡加被俘超过一万,就能对辽军造成沉重打击,如果所有战线上超过五万,那么史皇帝就敢直接北上,兵围上京。
如果超过十万伤亡,那辽国很可能要灭国。
对于农业时代,大多数时候,二十人出一丁都很沉重,十人出一丁则是穷兵黩武的级别了。
而甲胄兵器更贵,当初郭荣在位时说过,二十户人家才能供一副好的盔甲,所以他要去冗兵,精简军队。
因为生产能力的限制摆在那。
没有工业能力,制造兵器,甲胄全靠人力,天赋,和长时间的技巧训练,加之农业时代的粮食生产能力,医疗能力,运输能力低下等,能维持十万以上部队的国家绝对是大国。
像秦国这样常备军三四十万的国家则是天下霸主了,辽国如果不是遭受史皇帝的突然袭击,一下把燕山以南大片土地丢失,加之耶律贤新君继位,威望不够,很多部族不听他的话,面对国家存亡,集结二十万以上军队应该是很轻松的,如果拼了老底,说不定能弄出三十多万来。
可惜的是,史皇帝的战略高瞻远瞩,神机妙算,吃得太死,让他们毫无用武之力。
先是精准掌握了辽国内部情况,外交上一直以和平的姿态麻痹辽国。
随后乘他们内乱,南面空虚先发制人,以闪电战的方式拿下燕山以南辽国赋税的主要来源地,既瞬间打掉辽国税收来源,也一下让他们的兵源地少了一大片。
很多辽国守军大片大片的投降,导致猝不及防之下,辽国常备军几乎被去了三分之一。
随后因为秦军的全面进攻和突飞猛进,肯定会导致辽国国内人心惶惶,人人不安,耶律贤新君继位,还是在耶律璟突然可疑遇刺之后,国中不稳,很多当初被辽国强压而被迫屈服的部族此时也开始调度不动了,又使得辽国兵源少了很多。
所以当山后取胜之后,那边从辽军降将口中得知,他们此次全国紧急动员,但最终东拼西凑只有十四万左右军队到达上京,有很多说山高路远,要几个月后才到时,众将都吃惊了一下。
因为在他们潜意识中觉得,辽国要是发狠,至少也能动员二十万以上大军,怎么这么少?
殊不知在史皇帝一番高明的战略操作之下,等辽国的上京朝廷反应过来开战时,他们的大片兵源地已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