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太孙大婚(1 / 5)

面对朱元璋的担忧,朱允熥拿起一粒棋子握在手中。

他稍加思索,说道:“爷爷,不如从魏国公府选吧,中山王徐达忠义仁厚,其子魏国公徐辉祖,亦是忠义性直之辈,不会有外戚之祸。”

朱允熥说的,自然是徐达第三女徐妙锦。

她今年十五岁,比朱允熥小两岁,年龄正适合。

徐达还有个小女儿,年仅十二岁,历史上嫁给了安王朱楹为妃。

朱元璋忽然笑了,恍然大悟。

原来这小子早就打好了徐达家的主意。

听说数年前,朱允熥巡视边关,回来时与徐家姑娘聊了一路......

所有勋贵家族中,朱元璋最放心的就是徐家。

徐达父子都是厚道人,知进退。

以现任魏国公徐辉祖的性子,这辈子也当不了权臣。

朱元璋闭目凝神,想了一会儿,说道:“就依你吧!”

他知道,这小子想要收了徐家的政治资源。

徐达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死后部分关系被老四朱棣所得。

朱允熥与徐家联姻,不排除有打压老四的嫌疑。

“不过你要答应爷爷,往后子孙后代,不论皇帝还是藩王,娶妻纳妾只许从平民之家选取,勋戚大臣皆不得立!”朱元璋认真道。

“是!”朱允熥忙应下。

他知道这是防止外戚的有效手段,也是贯穿整个大明朝的选妃制度。

老朱这一套制度下来,终明朝一朝,都没有出现一例后妃干政的事,更没有出现汉朝那样的外戚专权。

不仅如此,明朝反而是一個贤后频出的朝代。

洪武朝的马皇后。

永乐朝的徐皇后。

洪熙朝的张皇后。

正统朝的钱皇后。

万历朝的王皇后。

天启朝的张皇后。

崇祯朝的周皇后,她们都以正直、深明大义著称于世。

站在男人的角度,这个政策可太好了!

不用联姻,万里挑一选个既漂亮、身材又棒、还知书达理的女子。

这不是梦寐以求的事?

也正因如此,明朝的皇帝,是历朝最幸福的,没有之一!

朱元璋同意了皇太孙妃的人选。

然而朝中有大臣却反对这门亲事。

此事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燕王娶了中山王长女为燕王妃,侄儿如何能娶四婶的妹妹呢?岂不荒唐?”

反对声最大的是工部左侍郎练子宁。

他是黄子澄的同年,洪武十八年的殿试榜眼。

黄子澄被御医治死,练子宁一度怀疑其中有猫腻,故而心中有气,始终站在质疑第一线。

“此言差矣!”

礼部尚书李志刚出言反驳道:“皇太孙与徐家小娘子青梅竹马,且无血缘关系,如何荒唐了?”

不等练子宁说话,李志刚又道:“洪武十九年,颍国公傅友德长子傅忠与第九皇女寿春公主成婚。”

“颍国公傅友德之女,嫁与晋王世子为妃,同样是隔着辈分,如何不成?”

李志刚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提起了皇室与勋贵的联姻。

傅友德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第九个女儿寿春公主。

傅友德的女儿,却嫁给晋王世子朱济熺,也就是朱元璋孙子。

同样隔着辈分。

所以说有先列,不存在伦理问题。

如果非要揪着辈分不放,那当初这桩婚事岂不是大错特错?

到底是皇帝错了,还是以前的礼部错了?

又或者是整个都察院言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