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3月20日,晴。
平静的卡马匡河从山里静静流淌出来,然后蜿蜒穿过大片森林与草地后,注入了浩瀚的鸭子湖。河岸边,一座木质的简易码头已经基本完工,十几名南非劳务工人正浸泡在已经略显寒意的河水中,进一步地加固栈桥木桩。而在栈桥的另一侧,文图拉的船长的“伊运-015”明轮船正静静停泊着。
数十名南非劳务工正挑着粪箕将船舱里充满腥臭味的淤泥一点点挑上岸,而在岸边,更多的南非劳务工正坐在遮雨棚下,用这些河底淤泥制作砖坯。制作完毕的砖坯便堆放在一旁任其阴干,而在离制作砖坯的地点以东两百米处,一座巨大的轮窑已经接近完工了。
这是一座设计年产量四千万匹标准砖的大型轮窑,也是国内第四座大型砖窑厂。这座大型砖窑厂一旦成功投产,国内的年产砖量理论极限值可达1.6亿匹。但事实上产量不可能达到这么高,因为每一窑出产的砖块中都有5%-10%不等的不合格品,再加上停窑检修以及重大节假日放假,每年的产量能达到1.3亿匹就相当不错了。
不过这么大的产能在国内如今日益旺盛的需求面前完全就是渣啊。先不说城墙、道路、炮台、码头、水渠、水库等各类设施的巨大需求,就说这巨大的移民安置房的缺口就不是小数。假设一年来六千移民,按照两人住一套房(两万匹砖)来算。这便是六千万匹砖的需求。如果移民数量再多一点的话,那国内目前的砖头产能能不能跟上还是两说呢。那样就得组织移民们自己去鸭子湖地区砍伐树木、制造临时木屋了。况且砖头需求增加了,这配套的水泥、石灰、沙子也得跟上,虽然需求不像砖头那么恐怖,但至少现阶段的产能是不够的,扩产也是必须的。
总而言之,从现在开始到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建筑产业还将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无论是普通的砖头、瓦片、砂石,还是略有些门槛的石灰、水泥以及某些制成品如水泥预制板等。都将处于一个需求旺盛的环境之中,而这些行业也必将极大地吸纳相当部分的劳动力。目前,民间一些略有些身家、也有些眼光的人已经开始筹集资金,投资建筑材料行业,主要体现方式便是集资造船,然后去挖取河沙,出售给交通部下辖的几大建设局。这种投资的回报率经实践证明一直很高。
此次工业部与联合工业信贷银行联合出资,在卡马匡河上游这片处女地上兴建一座新的大型砖瓦轮窑,并利用挖泥船挖来的河底淤泥制作砖坯烧砖,既清理了航道,又得到了制作砖坯的材料,可谓一举两得。这些生产出来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在本地修建各类诸如城墙、房屋、水库、道路之类的设施,剩下的少部分可能会用船运输到下游支援西湖堡、大丰堡两地的建设。
其实严格来说,西湖堡、大丰堡一线的沿湖平原地带还有相当部分没有被开发出来,等新移民过来后,完全可以组织他们伐木、烧荒。然后继续开拓新的农田。不过考虑到这些平原面积极其有限,东岸人今后面临的主要还是鸭子湖以西大片大片的丘陵低山地带。关于如何开发这些丘陵,便成了摆在执委会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为此,农业部曾经派员在这些丘陵地区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各方面因素都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经过长达一年实践的综合论证后,他们最后决定挑选了一个典型地带设点进行开发,以验证自己的发展思路。这个被选中的地点既有丰富的水源,降水气候也都很适宜;附近既有丘陵低山,也有小片的河谷平原,土壤肥力也参差不齐,正是农业部梦寐以求的实验对象。
这个点就是后世克里斯塔尔以北地区。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小片难得的河谷平原,土壤肥力也相当不错;但此地向北便是大片覆盖着低矮灌木丛的丘陵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