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道理说,嵩祝和玉柱,正相和副相之间,应该矛盾甚深。
但是,由于玉柱从不主动揽权,两人倒也一直相安无事。
嵩祝忌惮玉柱的未来。
玉柱担心老皇帝的猜疑。
两个心怀鬼胎的家伙,反而有机会合作了。
若是一般人联名上折子,想推卸责任,老皇帝早就火冒三丈了。
但是,老皇帝心里有数,嵩祝和玉柱不是一伙的。
不是一伙的两个重臣,居然意见一致,由此可见,两个人确实不乐意太过抬举老十四。
老皇帝既恼火,又觉欣慰,心情十分矛盾。
外相和内相,都站在维护皇权的立场上,绝不攀附老十四,老皇帝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既然玉柱和嵩祝统一了意见,强扭的瓜不甜,老皇帝索性下旨,命庄亲王博果铎全权负责操办老十四的回京事宜。
事情出现了转机之后,杨森很快补上了山西巡抚的美缺。
嵩祝也是官场上的老狐狸了,他本人并未出面,而是暗中授意别人的门生,举荐了杨森。
大清的官场之上,人人都会变戏法,就看怎么哄骗老皇帝了。
玉柱一直没吱声。
等杨森接了旨意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匆匆赶来拜见玉柱。
“门下拜见相国。”杨森长揖到地,毕恭毕敬的参拜了玉柱。
玉柱生受了杨森的这一礼,随即微笑着说:“森浦,你太过多礼,坐吧。”
“多谢相国。”杨森规规矩矩的斜身坐于玉柱的左侧。
杨森原本是偏沅省的正四品长宝道员。
自从,追随于玉柱的左右之后,杨森长期停滞不前的仕途,便一飞冲天。
康熙五十四年,吏部引见之后,杨森就任刑部左侍郎。
在刑部熬足了资历,外放山西巡抚之后,杨森的前程,就极宽了。
有玉柱的撑腰,有了地方实绩的杨森,若是任满回京,则必升尚书。调转它地,则可晋为总督。
反正吧,在大清朝,靠山硬的人,升官就是快,已经算是明规则了。
全天下的督抚,真正算是玉柱的人,也就是杨森一人而已。
“陛见之时,皇上若是问及你的施政原则,你务必告诉皇上,以农为本,绝不瞎折腾。”玉柱对杨森面授机宜。
杨森频频点头,异常虔诚的说:“门下多谢相国的教诲。”
玉柱是老皇帝的近臣,他非常了解老皇帝的脾气。
得了玉柱的暗中指点,杨森等于是拿到了奉迎老皇帝的金钥匙。
前任山西巡抚苏克济,在任长达十余年之久,惹得山西民怨沸腾,就是因为瞎折腾。
玉柱在京城里,早就听说了苏克济的名声不好。
山西人故意编段子,说什么,晋省黎庶,苦硕苏久矣。
此处的苏,通鼠也,硕苏就是硕鼠的谐音。
杨森为官清廉勤谨,玉柱暗中观察了好多年,倒不担心他大肆的贪腐。
不过,不贪并不能确保仕途上进,还需要做老皇帝喜欢的事情。
“我听说,五台山的寺庙,颇多旧损?”玉柱点到为止。
杨森心领神会的说:“晋省商民大多向善崇佛,想必应该会踊跃捐银吧?”
玉柱微微点头,咳,孺子可教也!
本省巡抚要修缮五台山的寺庙,晋商们怎敢不出血?
而且,五台山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修成之日,老皇帝必然龙心大悦。
揣摩上意,说难极难。说易也很容易,归根到底就四个字而已:投其所好!
送走了杨森后,吴江忽然来禀,赵东河带着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