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练兵。”陈佑面色不变,“把大海控制住,营州那一片就不在话下。”
陈、窦二人对视良久,窦少华点头“我叫户部重新算一下。但既然是练兵,就不可能太多。岭南已定,北方少水,水军注定无甚大用。”
陈佑颔首不语。
海军只是借口,先留一部分攥在手里,免得急着要的时候还得同户部磨。
预算谈完,赵普开口“我这边说一下官制。”
说着,他看向王朴“按照平章之前的吩咐,我们把现在有的职事差遣都梳理一遍,昨天先把职事勋爵定好抄了出来,如果没问题,京中明年就能先改过来。”
说完,他示意令史分发册子。
陈佑拿到一本,直接翻看浏览。
这是新抄写出来的,连目录都没有,不过各个部分分得倒是清楚。
首先是最好定的勋和爵,基本沿用唐时旧制,只不过“开国”的爵名有所改动。按照这上面写的,包括皇族在内,所有第一代获得“食实封”的爵位,都加“开国”二字,余者无,王爵除外。
这都无所谓,陈佑随便扫了一眼,直接翻到职事的部分。
第一篇就是宰相。
扫了一眼,陈佑突然抬起头来看向王朴。
在这本册子里面,真相有三种三师、三公、尚书令加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任侍中、中书令加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没有枢密院的位置。
枢密使放在使相一栏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不预政事,不书敕。
再后面的参知政事之类,陈佑没有再看,他左手按住书册,沉声问道“平章是要把枢密院剔除宰相之列么。”
屋内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待王朴的回应。
王朴扫视诸人,回应陈佑的目光,声音平稳“将明不必疑虑,可往后看。若照此行,我与无染,当一人以侍中加平章事,一人以中书令加平章事,分日执政事笔,余者加同平章事。”
再之后,他不仅仅是看着陈佑,而是对在场诸人道“中书为政事堂,与密院并称东西二府,对持文武二柄。中书宰相分日值守尚书以掌六部及御史事,凡六部不能决之事,都堂决之;凡需取裁事,送与两府;凡御史失职,都堂奏之;凡天下百官考课,都堂为之。”
陈佑明白了,这是把两府,最起码是政事堂,从庶务中摘了出来,转变成一个“仲裁者”的角色。而参知政事,就是宰相们用来做事的工具。
虽然要一定程度上放权,但因事承过的可能性削减到最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相位的稳定。
只是,两府头上可还有一个皇帝。两府权力下移到参知政事手上,一旦皇帝心有偏向,完全可以让参知政事架空两府宰相。
到时候两府成为虚相,反而参知政事成为真相,也不是不可能。
陈佑一时半会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当下点头“多谢平章解惑。”
屋内再次安静下来,陈佑继续往下看。
果然,到了参知政事那一条。参知政事为宰相之副,于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加同知枢密院事则分日值守枢密院。
所以这一次直接就定在都堂了么。
陈佑看到此处,不得不说,王朴的准备十分充分。哪怕还未施行,第一次召集参政同知议事,就在都堂。
很显然,单凭“与宰相同议政事”,就不怕一干参政同知不同意。尤其是圆桌议事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大家都一样”的错觉,又在权衡利弊的天平上添了一颗大秤砣。
只要最高层的权力划分梳理清楚,下面各部门按照现有职权形成定稿就行,一个个翻过去,没什么不妥。
陈佑重新翻到最前面宰执一篇,仔细思量其中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