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我都不认识!(2 / 9)

武能为董文学做这么多准备。

她所说的三年和六年,真正的意思不就是这些东西在董文学的任上,在李学武的未来中会实现嘛。

实现了,也就成为两人不断进步的阶梯了。

董文学六年,李学武六年,十几年的发展,屋里众人都忍不住的有些激动。

这是要在轧钢厂的基础上再造一个大厂嗯,比轧钢厂本身还要大,人数还要多,生产产品还要丰富的集合体。

那到时候轧钢厂的地位就会从主干变成附属了,董文学和李学武也从配角变成主角了。

什么叫移花接木,扭转乾坤啊,这可真是一步大棋啊。

可李学武为什么要在这里说出来,还是说给她听?

原因很简单,董文学和李学武想要把这些产业一个个地安在钢城,就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中层管理干部中,李学武已经有人支持了,技术处和生产管理处现在就是李学武的急先锋。

而决策层就等她的意见呢,无论谁是厂长,一个副厂长,两个副书记的一致性意见都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叫出得去,回得来?

相关产业的投资出得去,成本和盈利回得来。

轧钢厂的工人压力出得去,生产效益回得来。

轧钢厂的内部矛盾出得去,发展前景回得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董文学这一系的干部出得去,带着成绩回得来。

李学武未来要下的这盘棋很大,可以邀请很多人一起玩,一起获利。

就像当初的联合企业一样,只要不像景玉农和杨凤山那样的死抱着不松手,李学武一定能在钢城布个大局。

综合性制造业基地,配套完整的贸易和销售体系,有水陆两系交通运输工具,只要产品合格,就不愁卖不出去。

轧钢厂谁当家?

现在看不真,别着急,几年后再看。

董文学也正在想这位学生的话,当初看到发展目标上建议他跟地方沟通,兼并出海口的造船厂和货运码头时,他的想法是李学武疯了。

太子河出海口有造船厂,也有货运码头,但那都是“株式会社”时期留下的了,真要以炼钢厂的名义去兼并也是简单,地方恨不得炼钢厂去接收这些烂摊子呢。

想法好不好?

好!

航运省钱啊,原材料的运输和煤炭等物资的转运都方便了。

有大船就更好了,毕竟出海口到钢城只剩下简短的铁路运输了。

造船和码头延伸出的航运和货运更是能给贸易项目创造更广大的利润。

从人员发展和安置上来说也是个优势,造船、修船、码头岗位、航运学校等等。

到时候怕不是轧钢厂本身的工人子弟不够,都要去外面招人了。

想法是好的,可钱呢?

发展是需要钱的啊,没有钱怎么恢复造船厂和码头?

现在他想通了,李学武已经把“钱”送来了。

航运的发展是无限的,李学武的回收站在钢城有船他清楚,那边的人正在搞航运他也清楚,李学武布这个局给回收站用的心思他也清楚。

可清楚过后,他还是要支持李学武的这个想法,因为这对炼钢厂和轧钢厂都是有利的。

尤其是制造业基地,真要是成了,他在轧钢厂的话语权不用调回就已经有了。

任晓宇不是轧钢厂的人,但对于李学武今天说的话,以及轧钢厂这些人的反应他还是能看得见的。

所以当李学武说完,这些人都在思考或者激动的时候,点了点李学武提醒道:“你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啊,要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