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开,这个车可不是洋车子,而是汽车。
前期只能使用传统的方法,来少批量的生产一些水果罐头。
这些暂时也只能想想,未来两三年内,那三百亩鱼塘会是希望新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粮食和菜自己种,也不种多,能满足自己村子就行。
当然,三年后还要交所谓的公粮。
这个到时候还需要与公社里商讨,自己村里不种粮,这个农业税怎么个交法。
现在的时间是1960年1月1日,元旦。
也是二愣大喜的日子。
经过了将近三个月的接触,两人在一起处的很不错,双方都很满意,结婚自然要提上日程。
现在村里也暂停了建设工作,时间也充足,反正闲着也是没事,正是结婚办事的好时候。
五六十年代结婚很简单,一般人家也不会大操大办,主要是物资紧缺,许多物品都需要凭票购买,因此,办婚礼时都需要从亲朋好友那里借各种票。
结婚也非常简单,条件好的,摆上一桌酒,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吃个饭,就算结婚了。
那时候结婚只需要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一个暖瓶就可以了,总价不到15块,收到的彩礼基本都是日用品。
家境不错的人都会准备“三转一响”,也就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这样的配置不亚于现在的有车有房。
在附近的村子里,结婚的不在少数。
唯有李秀娟成了十里八村让人羡慕的存在,尤其是上河村,村里的姑娘恨不得把李秀娟绑了,自己代替她和二愣结婚。
当时相看院落的时候,来的都是上河村的人。
二愣的新房,那叫一个气派。
坐北朝南五间正房,东西各两间厢房,前面是四百平的大院子,可以种花养草,全凭自己喜欢。
房间里各式各样的柜子,凳子和椅子。
崭新的三转一响,亮“瞎”了多少人的眼睛。
自此后,上河村的小娘们时不时的就来找李秀娟,说是找李秀娟,只不过他们的眼睛都盯着村里其他的单身男青年,像老三,李大宝,当然还有刘国正。
发展到最后,附近其他村里待嫁小姑娘也时不时来村里看看瞅瞅。
搞的刘国正那是不厌其烦,只能严令门房,不要放人进来,这才过了几天安稳的日子。
今天二愣结婚,虽说未来李秀娟的家人要跟着二愣一起生活,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一大早,迎亲的人就出发了,李大宝,老三,陈卫国和李向东。
南易,袁师傅和刘国正负责今天的宴席。
其他人打下手,帮忙择菜,烧开水之类的活。
孩子们当然是玩了。
等着看新娘子,抢喜钱。
新娘子接过来后,等时间到了,就开始传统的拜堂。
这个传统的拜堂可不是后来的鞠躬,是真的要磕头的。
村里的老人就作为亲戚了,开始之前,刘国正就把钱分了下去,每个老人五块钱,这在五六十年代可是很大的手笔了。
事先拟定好的名单,叫到名字的上前上礼,新郎新娘磕头谢礼。
婚礼结束后,就是做坐大桌,吃大席。
席面那是相当的丰盛,大肘子,鸡块,鱼块,整鸡,整鱼,应有尽有。
反正吃席的都是自己村里的,也不怕人举报。
中午忙完后,收拾一下,继续准备晚上的席面。
根据豫省的规矩,晚上还有喜酒要喝,洞房要闹。
令人没想到的是,天快黑的时候,也就是四点多,不到五点,村口来了个放映员要来村里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