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危难之际的重任。然而,不久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宣府,兵锋直指京师。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机,范景文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对月痛哭,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自责。有大臣提议明思宗南迁避难,但范景文坚决反对,主张坚守阵地,等待援军。他认为,只有凝聚人心,才能渡过难关,这种坚定的信念,即便在绝望中也未曾动摇。
三月十七日(公历4月23日),明思宗召见范景文,彼时,范景文已连续多日滴水未进,身心俱疲。面对思宗,他泣不成声,言语断续,无法完整表达心中的悲痛与忧虑,连思宗也忍不住泪下。
六、以身殉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帝国的首都瞬间陷入一片混乱。范景文,这位在国家危难时刻始终挺身而出的忠臣,得知消息后,没有片刻迟疑,立刻赶往宫门,希望能够见到皇帝,商讨应对之策。然而,当他到达宫门时,只听到宫人说:“皇上已经出去。”这简短的话语,如同晴天霹雳,让范景文心中充满了不安。
范景文随即又急忙赶往朝房,希望能找到其他官员共同应对危机,但迎接他的却是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控制了道路,形势已完全失控。面对此景,随从劝他更换平民服装,返回家中暂避风头。但范景文坚决地说:“皇上出去了,我怎么能回家呢?”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皇帝的忠诚,也展现了他作为国家重臣,在国家危难时刻绝不逃避的担当精神。
在绝望中,范景文来到一座庙宇,在这里,他草拟了最后的遗疏,向后世留下了他的心声。接着,他又用大字写下了遗言:“身为大臣,不能够在战场建功立业,死有余恨。”这短短几句话,饱含了他对未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遗憾,以及对自己未能完成更多为国为民之事的深深悔恨。
随后,范景文前往演象所,这里是皇家举行仪式的地方,他在这里拜辞阙墓,向皇室和祖宗告别,然后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双塔寺旁的一口古井,纵身一跃,以身殉国。范景文直到最后一刻,仍相信明思宗可能已经逃往南方,殊不知,明思宗已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的末日已然降临。
结语
范景文的一生,是忠诚与清廉的生动诠释。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士大夫精神。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范景文的形象依然高大,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坚守道德底线,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范景文,这位明朝的“二 不 尚 书 ”,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一面永恒的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