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法前往视察黄得功的军队,在营地全面检阅,并赏赐了三军白银一千两。起初,史可法担心高杰蛮横不法,派黄得功驻军仪真以防备高杰。九月,黄得功与高杰发生冲突,高杰处于不利地位。在史可法的调解下,冲突才得以平息。当时,黄蜚从山东登州率军南下淮扬,黄得功率领三百骑兵前往迎接,在邗关外五十里的土桥遭遇高杰的伏击。高杰成功偷袭,俘获了黄得功队伍的战马,而黄得功则逃脱了。高杰还派出一千余士兵夜袭黄得功驻扎的仪征城,但被城内的黄得功部队击退。黄得功和高杰的关系因此恶化,双方准备开战。史可法出面调解,高杰表示虽然损失了一千多士兵,但仍愿意和解。史可法抵达仪征,停舟在吾台庵附近。当时,黄得功的母亲去世,史可法前往祭拜,并调停一番。史可法请高杰归还三百匹战马给黄得功,但高杰只愿意归还一百匹瘦弱的马。当马送到黄得功的营地时,黄得功只接受了其中一半。剩余的五十匹马中,史可法挑选了二十匹并强行要黄得功收下,而其余三十匹马不久后病死了。史可法发出了三千两白银,并要求高杰交出一千两白银作为丧葬礼金给黄得功,最终使双方和解。
北京投降大顺的大臣们此时纷纷南下回朝,史可法上书建议:“原籍在北方的大臣,应该让他们到吏部、兵部听候录用,否则恐怕会使他们南下回朝之心绝灭。”他又说:“北京的祸变,凡属臣子的都有罪。在北方的官吏如果都应当随先帝一道殉国,难道在南京的就不是先帝的大臣吗?像我这样的人,在南京主管枢机,马士英沾了国恩担任凤阳总督,都没有能率领东南的全部优势兵力迅速支援北都。镇守大臣刘泽清、高杰因兵力不能支持,反而向南方逃跑。先应该追究的,是我们这些大臣的罪过。竟然因为圣明的陛下您入继王位,不仅没加诛杀,而且一次次得到恩典。南方的大臣如此,而单单对于在北方的大臣们毫毛不放,一概绳之以法,岂不是闲散小吏,罪责反比南枢、凤督还要重大了吗?我认为应该选择那罪状显着的降官,严加惩治,以示指教。如果大臣未曾接受乱贼的任命,或曾受乱贼刑罚的,可以撇开不加问罪。那些在北方逃避战乱,犹豫多时而后才到朝廷来的,允许他们戴罪入官,讨伐敌人,这些人可以到我领的军队里酌情录用。”朝廷经过讨论,听取了他的意见。
高杰驻扎在扬州,行为很不驯服。史可法对他开诚布公,用君臣大义启发、开导他,最终高杰有所感悟,接受上方的领导。十月,高杰率领军队北伐,史可法到达清江浦,派遣官吏在开封屯田,为经略中原做准备。各镇兵力划分防守地区。从王家营向北到宿迁一带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史可法亲自负责,并沿着黄河南岸筑起了堡垒。
五、北伐宿邳
十一月,爆发了邳州之战。十一月四日,史可法乘坐船只驻扎于鹤镇。这天是史可法的生日。清晨,幕府收到了侦察兵的紧急报告:清朝的总兵夏成德从剡城出发,在前一天夜里已经进入了宿迁境内。
初五日,史可法亲自统帅大军,乘坐船只沿大运河抵达白洋河(今洋河镇),在那里设立了大本营的旗纛,并举行了誓师典礼。随后,他命令总兵刘肇基的部队和李栖凤的部队前往宿迁。
初八日,黎明时分,幕府的军队乘坐船只抵达宿迁。清军随即撤离宿迁,并转头攻打邳州。邳州城内的官吏坚守城池,并向幕府军请求支援。刘肇基的部队和李栖凤的部队继续前进,抵达邳州城外扎营,与清军对峙。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双方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幕府军在城外搜集物资,而清军则宣传说他们是南明的朋友,希望占据城池以便共同对抗其他的流寇。幕府军依然驻扎在城外,与清军相持了半个月才解除了邳州之围。
战后,清军的总兵夏成德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