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选之一。首先,他出生在海边,自幼随父从事海上贸易活动,对航海和海疆的气候、地理等方面的情况有着深刻的理解。加入军伍后,他在东南沿海多次作战,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其次,施琅通晓兵法和战阵,一直主张以武力统一台湾,并为此精心规划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和实施方案,这些计划既周密又切实可行。第三,施琅是从郑氏阵营中反叛出来的,他对台湾郑氏集团的内部情况非常熟悉,这为他争取内应和支持提供了便利。此外,他在郑氏集团中的故旧颇多,这也为他收集情报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施琅不仅是武力统一的坚决拥护者,而且对统一充满信心。
回到厦门后,施琅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他日以继夜地忙碌,几乎忘记了休息,一方面着手整顿船只,另一方面加强训练士兵。他还亲自监督武器和器械的制造,确保每一样装备都能达到最佳状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原本杂乱无章的水师变得船坚兵练,一切准备就绪。
施琅深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筹备过程中,他不仅关注战船的修理和改进,还特别注重士兵的训练。他亲自指导士兵们进行战术演练,提高他们的战斗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他还精心挑选工匠和技术人员,确保武器和舰船的质量,力求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在这一时期,施琅还积极搜集情报,了解郑氏集团的动态和防御部署。他利用自己在台湾的人脉网络,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六、领军攻台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清军水师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出发,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征程。在策划进攻路线时,施琅充分考虑了当时的风向、潮汐以及敌方的防御情况。他决定乘着六月的西南季风,率领船队穿越台湾海峡,首先攻占位于澎湖主岛以南、郑军防守较为薄弱的八罩岛。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泊地和进攻出发地,还可以占据上风上流的优势位置,以便更好地向澎湖发起攻击。
六月十六日,施琅指挥的清军舰队首次向澎湖郑军发动进攻,但初战并未取得预期成果。面对这一情况,施琅迅速调整策略,对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和部署。他将清军分为四个部分:
主攻部队:由施琅亲自率领,拥有56艘大型战船,负责正面进攻郑军的主要阵地娘妈宫。
东线攻击部队:由总兵陈蟒等人率领,共有50艘战船,从澎湖港口东侧突入鸡笼屿,作为奇兵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
西线攻击部队:由总兵董义等人统领,同样拥有50艘战船,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进行佯动登陆,以牵制郑军的西翼。
预备队:其余80艘战船作为预备队,跟随主攻部队随时待命。
六月十八日,施琅派出战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盘二岛,扫清了外围障碍。经过充分的休整和准备,六月二十二日早上七时,清军向澎湖郑军发起了总攻。经过九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清军取得了全面胜利,共击毙和伤及郑军官兵约1.2万人,俘虏了5000余人,摧毁和缴获郑军战船190余艘。郑军主将刘国轩则乘坐小船从北面的吼门逃往台湾。
此次战役中,清军阵亡329人,受伤1800余人。这场胜利不仅标志着施琅多年以来的愿望得以实现,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澎湖海战的胜利,台湾的防御力量大大削弱,郑克塽被迫发令,率领其臣下向清朝投降。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七、招抚郑氏
在澎湖海战取得胜利后,施琅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加紧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的威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