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书言事
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当睿亲王多尔衮带领清军 底 定 京 师 后 ,金之俊立即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他上书清廷,建议先减免京师附近农民的田租,以此来赢得农民的支持,这对于刚刚进入中原地区的清军来说尤为重要。他还提出了对待土寇的策略,即对主动归降者予以赦免,对抓获叛乱首领者给予奖赏,并将接受安抚的民众编为保甲,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此外,他还建议妥善安置那些无业游民,避免社会动荡。对于多尔衮来说,这些措施有助于稳定民心,巩固清朝的统治基础。金之俊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官员任免建议,如举荐丁魁楚等人,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如郑军和郝之润,并要求召回京畿附近的巡按及监司以下的官员,以及禁止满洲官役滥用权力。这些提议均得到了多尔衮的认可,并得以实施。
到了顺治二年(1645年),随着清朝逐步稳固其在中原的地位,金之俊又关注到了经济问题。面对京师米价高涨的情况,他建议设立漕运总督和巡漕御史,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这一提议反映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并显示出他在新朝中的影响力。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迅速采取行动,恢复了南京的漕运系统。
随着时间推移,金之俊在清廷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顺治三年(1646年),他上疏请求制定更为合理的进士选拔制度,以适应新朝的需求。顺治五年(1648年),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显示出他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才能。同年,他请求归乡,并被授予太子太保的头衔。不过,他很快又回到朝廷任职。顺治七年(1650年),他又回到朝中,并在顺治八年(1651年)转任兵部,同时还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保,显示了他在军事领域的经验和权威。
二、炙手可热
金之俊在顺治年间逐渐成为清朝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顺治十年(1653年),他被调任为左都御史,这一职位赋予了他监督百官、维护法纪的重要职责。在这个时期,金之俊展现出了他的公正与宽厚,他上疏强调在处理案件时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避免牵连无辜,这体现了他对法治的尊重和对百姓权益的保护。此外,他还提出了一项关于教育选拔制度的建议,认为在畿辅(京城周边地区)和江南这样的地方,由于人才汇聚,应该从翰林官员中挑选提学官,以保证教育质量和社会公正。这些提案都得到了清廷的认可。
顺治十二年(1655年),金之俊因身体原因请求退休还乡,但顺治帝并未批准他的请求,反而表现出了对这位老臣深深的关怀之情。顺治帝派遣画工前往金之俊的府邸为他画像,这种做法不仅是对金之俊个人的尊敬,也是对他的忠诚和贡献的一种认可。皇帝亲自关心臣子的身体状况,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金之俊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再次表达了对金之俊的重视和不舍。他对群臣说:“君臣之义,终始相维”,这句话传达了他对忠臣的期待以及对金之俊等老臣深厚的感情。顺治帝不仅拒绝了金之俊的退休请求,还表达了希望与这些老臣白头偕老的愿望。金之俊深受感动,泪流满面地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到了顺治十五年(1658年),金之俊被改任为中和殿大学士,同时兼任吏部尚书。这一职务是清朝内阁中的高级职位,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此时的金之俊已经年迈体弱,但他依然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三、晚年时期
金之俊在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的晚年生活中,仍然继续担任着重要的政治职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他愈发渴望回归故里安度晚年。顺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