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省城,她和周虎青两个先是考进了邻省的一个工厂,后来赵况用了许多关系方才将两人从邻省调回省城,赵芳顶了赵东升的职,周虎青则是在街道的豆腐店。
他们刚来的时候没有分到住房,赵东升还是非常怜惜自家闺女的,周家又没在省城,周虎青跟着赵芳回省城让他们在原来赵芳的房间住了下来。
只是厂里的房子也紧张,一家子到省城三年了,依然没有分到住房。
他们两个的工资都不高,除了要养三岁的周锦小朋友,还要养周虎青远在县城的老父亲和老母亲,因为周虎青是周家的独生子。
这个年代的独生子很少,周虎青还是周家老两口的老来子。
周母当年前面几个都没养住,到了生周虎青的时候已经有三十多岁了,所以老两口的岁数比赵东升和杨秀娥都要大,已经六十好几了。
周父已经退休了,而周母没有工作,两个人只能考周父的微薄退休金度日。
周母的身体还不好,时不时就要吃药打针的,还没有报销,日子过得很拮据。
周虎青的工资不高,只能是寄一半回家,另外一半就交给赵芳。
赵芳交十五块钱给杨秀娥作为他们一家三口的伙食费,其他的钱还要给周锦交幼儿园的托儿费,还有一家三口的衣服和别的挑费,可以说两口子属于月光族。
这人和人之间如果离得远,可能还觉得亲香,住在一个屋檐下就难免会有磕碰。
黄福玉人原来还挺好的,就是那个时候赵东升那样贴补曲长歌,她也没多说什么,也许是刚嫁进来不敢多说。
再说了,后来赵况和曲长歌两个寄回来的东西也好,送过来的东西也好,早早就超过当年赵东升补贴的,只有他们跟着享福的份儿。
可是自从赵芳顶了赵东升的职,又一家子搬进来,赵东升和杨秀娥两个对闺女一家子关怀备至,她就有些吃味儿了。
主要还是老思想作祟,觉得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居然还带着一家子住在娘家不算,每个月只交那么点钱,公公婆婆还时不时地给周锦买这买那的。
回去跟自己娘家妈一说,娘家妈也觉得亏得慌,怕闺女一家子将来得不着啥不算,还得养两老的老。
这不就是火上浇油,黄福玉这心火更旺了。
她不敢直着跟两老对上,可经常跟赵峥吵架,闹得家里有些不得安生。
赵东升也是看着大儿媳这么些年对他们都不错,不知道现在日子好些了,她倒开始闹腾。
还是赵芳心里有数,知道这是嫂子不愿意自己一家子住在这里了。
她有心想搬走,可厂里的房子她还没轮着,想在外面租房住,自己两口子这点工资哪里够,心里就是知道也不敢搬走。
赵况是个聪明人,不想家里因为这事儿就出乱子。
只是让赵芳一家子住到他们那边也是不现实的,最主要是秘境不能让人发现,这长期住在一起就不好说了。
所以他就想着自己两口子反正东西多,跟曲长歌商量了一下,每个月就多送四十斤大米和十斤肉过来,也算是帮着妹妹补贴一下家里。
而且,他是大张旗鼓地拿着东西当着家里所有人说这是当妹妹交的伙食费,这让黄福玉也不敢再闹了,毕竟家里还真是离不开赵况的补贴。
因为赵况的补贴,她每次回娘家的东西都要比别的姐妹好,这也是她得意所在。
赵芳原来还喜欢大嫂子,如今看来二嫂子比大嫂子好得多了。
所以每次二哥一家要回来的时候,她都会和周虎青一起带着周锦在院子里等着。
“二哥二嫂,你们来了!”赵芳抱着周锦迎了上来。
曲长歌也笑着跟赵芳打招呼“嗯,来了,你们这两周还行?”
赵芳点头“嗯,还是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