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上香(3 / 4)

出来看灯呢。”

“这三尊佛像有什么不同哪,怎么我看着都是一样的。”

柏崽也愣了,他很少到寺庙中去,只认得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和十八罗汉这些常见的,至于三身佛,什么横三世、竖三世还真没弄明白。

这也怪不得他,毕竟人才十岁,跟倩倩一样少见多怪。

而张氏和何氏也说不出个然来,尽管她们在佛诞时都会到银山寺上香布施,甚至过年时还会给柏崽供一盏灯。

倩倩有时候也会帮祖母数佛米,念一声“阿弥陀佛”捡一颗。

但她时间不多,一次也就是捡二三十粒,有这时间还不如多读点书呢。

对佛道不过是逢寺上香,遇庙进拜而已。

她想父亲应该是知道的,但禹寿早随着天开、尧寿到城中忙去了。

这次州城上元节的巡逻役夫里有登封的人,父亲被抽到去巡视火情。

两人正叽叽咕咕地商量着能否找看门僧或小沙弥解惑,还四周看了一圈。

不知怎么回事,殿里竟然没有一个僧人,想来是到什么地方帮忙去了。

三个穿着贵重的人走了进来,一男二女。

那个男子听了他们的嘀咕,笑着解释道:“中尊是毗卢遮那法身佛;左尊为卢舍那报身佛;右尊为释迦牟尼应身佛。所谓三身佛者,乃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三身即一佛。”

“所以其实都是佛祖变的,是吧?”倩倩听了明白过来,为自己的孤陋寡闻红了脸,低头向说话的人万福道谢。

没想到那人笑道:“理是这么个理。”

倩倩觉得这人声音有些耳熟,便抬头看了一下,却是何济源。后者还促狭地对她挤挤眼。

她便有些来气,偷偷送了个白眼出去,拉了柏崽自去别处叩头上香。

三身佛两侧是十八罗汉,旁边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大雄宝殿后面是观音菩萨。

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龙。倩倩和柏崽跟着一起拜了上香,又摸了一遍罗汉方退出。

倩倩记挂着寺里放生池边的窊樽石和假山,这是州城里的名胜,她还没看过呢。

拉着柏崽跟长辈闹着要去买鱼苗放生。买了几条最便宜的鳑鲏和斗鱼放了,便一个人绕去后面。

窊樽石在报恩寺西,旁边建有一亭名窊尊亭。

说是石,其实是一簇小石山。其中一块山巅有窊石像酒樽,元结便取名为窊樽石。

还为此写作《窊樽铭》并序,令当时的江华县令瞿令问刻于石上。现石已荒废,碑文不存。

不过是座像酒樽的石头,这元结想必被贬道州后无聊至极才会如此吧?别说一块酒樽石,有好多地方的景色都比这个石头好看多了。

那个亭也不大,上面已有人,倩倩便罢了登亭的心思。

倒是石山旁边种植的冬青树、南天竹、麦冬,生的爬山虎和薜荔青翠可人。

她忍不住念道:“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有人在她后面接着吟道。

倩倩转过头去,正好看到何济源从对面石头边转过来,便笑着行了个万福,喜道:“怎么何小官人也读过这篇?”

马上心骂自己笨,天天读书的人自然是读过的。

“张子祢的《归田赋》么,难得小娘子竟然晓得。”

倩倩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学会没多久。”

“小娘子可知这窊樽石作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