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一桌人嘴角直流油。
禹寿又说明天要做扣肉。这得天开亲自来做。于是晚饭后到苍强那里定几斤五花肉和一副猪下水,不过猪肚已被人提前定了。
第二天的早餐便是干饭和猪肝粉肠汤,人们也不必在田头用饭而是回来坐在餐桌边吃。
天开上午也不去插秧了,在家里花了二刻钟洗好了猪大肠加了八角花椒姜茱萸炖着。
倩倩在喂了蚕后在旁边观摩学习扣肉的做法。
五花肉先洗好放到锅里炖煮的筷子可以轻易插进去,便捞出来用糁子酒、酱油、豆豉、盐腌制入味,时间大约是二刻钟,具体没细算。
在此期间备好佐料:切碎的大头菜叶子、蒜苗、花椒嫩叶子、山胡椒、芥末。
烧热了锅,将肉皮面朝下烫,把皮烫皱了方可。随后就是放在热油里炸,炸好了肉块,又把顺便做的豆腐肉圆炸了一些。
最后就是切片,用调料腌。腌好后成排排在大碗底。
这时没有芋头,只能用别的代替。上面盖上大头菜叶子,一共两碗,上锅蒸。
锅沿用浸了水的湿布塞紧,先大火,水汽上来后改成小火慢蒸。
同时左边的小锅将肥肠煮过后切好了,加酒酱和蒜苗抄好。
再炒个青菜,一个腊肉蒜薹,煮个鸡蛋汤便算好了。
可气的是这雨从四月中旬开始就陆陆续续地下,或大或小,就是不停。
蚕房的茅草顶流下的水如柱,尽管暂时没有漏水,但倩倩老是怕,睡觉都想着这事。
一漏水,那蚕怕不得成片地死?
张氏看她每日里要花几遍看房间有无漏水,又踅踅地到蚕房四周通水沟,安慰她:“这房子上的草去年才换了新的,又盖得厚,今年不太会漏水。”
但她还是不放心:“下了这么久的雨呢,哪个讲得清。我们屋里都漏了水,那还是瓦片呢。”
这样胆战心惊地过了几天才到了端午。听说州城四周被大水浸了几日,赛龙舟自然是办不成了。
好在蚕房到底没漏水。又忙了几天,晚上抽时间扎了山子。
大蚕们变得透明后喂了最后一次叶子,便把山子放在蚕床上,关上门,放上炭盆,静等结茧。
十几个人犁田耙田时插秧,也在三天后把秧苗插完了。
茧子也正好收获。通风后摘下称了,这次的二蚕养了十匾,得鲜茧一百三十二斤,比春蚕一匾得茧十五斤稍差,这是可以预见的。
一家人又紧赶慢赶地把丝缫了出来。二蚕丝自是比头蚕丝差。
留种后的一百一十斤茧仅得一百八十两长丝,剩下的便是短丝,只能打绵用。
双宫丝和出蛾子的茧也要用来打绵丝织绵绸,或者取绵,这样就比成匹的绢便宜好多。
今年两季蚕得丝四百四十两,比去年少了四十多两,少了四匹绢的收益,看来只能以多织两匹葛来补回了。
把丝缫完,人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洗了几天绵。
等出了留种蛾便把有口的茧子用草木灰水煮透,洗成丝绵,准备打线后织成绵绸自己用。
然后便是把蚕具都挑到溪水里刷洗、曝晒几日收回垒好。蚕室的地面清扫干净,洒石灰后把放在小房间里的织机搬来当织房。
其间几个大人去薅草的空当割了几担葛藤回来。
张氏和倩倩便忙着煮了藤,堆在去年的土坑里上面盖上草沤藤,等藤沤好,又挑到小东门外洗衣处下方的阔水里刷洗去表面的绿皮,抽出藤芯。
又是忙了好几天,才能空出手来做蓝酵缸。
一家人已经商量好,织好的色绢挑到贺县或梧州去卖掉,比街上的价高,一次两人挑四十匹不成问题,也可多收一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