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县衙后宅的日常(2 / 3)

何济源是带着孩子们步行去的,妻妾二人则跟城内大多富家女子出门一样坐轿。

不过倩倩贪看风景,在上金石桥前下了轿,跟着孩子们一起步行到那里。

她估摸着从县衙到小南门边的胜果寺还不到二里,这点距离,坐轿实在浪费。

胜果寺并不大,与家乡的报恩寺比还稍小一些,作为僧正司所在,里面的僧侣也不多,寥寥五六人,只比离县衙很近的多宝院大点,算是县城中人气最旺的寺院了。

除了小了点,树木倒是蓊郁,萱草花和玉簪花叶子也很茂盛。

倩倩对寺观不感兴趣,对路边市中的春菜兴趣盎然。

这时蕨菜、竹笋、可食的野菜尖芽、野蕈里早的枞菌都有了,她还真的在这里看到了这些熟悉的野菜。

还真的买了两草篮枞菌、两把竹笋、一大把五加皮嫩芽回去作午菜,都叫彩云提着。后面两种只花了三文钱。

枞菌太多一时吃不完,和翠屏商量了下,叫拿了大部分用油小火炸做成菌油,作凉拌菜用。

这是在长沙学来的新法子,任何菌子都可做菌油和油菌以长期保存,其中又以鸡枞、香蕈、枞菌为佳,做菌油豆腐、菌油粉面、凉拌菜,很是鲜美。

凉拌五加皮芽是倩倩的最爱,每年春夏季都要想法子吃好几次。

花园里树下生长着茂盛的荠菜,不知是否因为肥水充足阳光不大,长得细而长而颜色稍浅,比无遮阴处的好许多。

倩倩便拨了来,洗净后放在肉丸豆腐汤里,香气清烈。或者与肉、豆腐、野蕈剁碎了和成丸子,做成汆丸子,增添野趣。

薤整棵挖了来,洗净后除去须根,将薤头与白色的茎切下,稍晾,或凉拌或存在坛子里做咸酸,叶子则可炒鸡蛋,甚至如韭菜般做成齑。

从外面成担地买回甜笋,过水后撕成小条晒干或烘干,可点茶,可做茶食,也可入馔。

手头宽裕了,又不用另外管外面的事,闲时大把,人又坐不住,除了纺织外便与翠屏和何济源天天想着怎么做好吃的。

这里还有湘江边盛产的蒌蒿,就长在凌水岸边,出了后衙走一小段路可达。

将嫩叶摘了来,过水后与糯米粉和在一起,加点糖,加馅或不加馅,便是与鼠曲草媲美的清明果,小孩子们尤其喜欢。

买了大鱼来剁成鱼丸,加酸菜煮汤加枸杞嫩叶和紫苏叶,每人能一次吃两大碗。

凉拌枸杞芽可真好吃,只加盐酱醋和一勺菌油,就很下饭。

什么紫云英、马齿苋、灰灰菜、黄鹌菜、苣荬菜、鸭脚芹、水芹菜、杨柳芽、椿树头、花椒芽,在万物生长的春日里都能采到。

还有花。桃花摘了花瓣来洗去浮层,晾干水份,泡在新榨出的黄酒里,可做成桃花酒。

棠梨花、梨花均可汆水后挤干做馅,或凉拌菜。

就算此时大宗青菜是萝卜、油菜、甜菜杆、莙荙菜花苔又如何?往城外走一趟,就可得半篮子蔬食,便可免了再吃已经吃了一冬腻了的酸咸和干菜。

甚至于胜过在冬日里用萝卜片、藕片、荸荠加盐糖醋的凉拌菜。

待到清明风和景明,将至暮春,惠风和畅,便是孩子们忙于放纸鸢、竹蜻蜓,抖空竹的乐事之时。

空竹是何济源从北京带回来的,不仅自己学会了还教会了倩倩和孩子们,翠屏不想学,若想学想必也会学会。

在踏青的时节里一家人跟着何济源乘舟畅游了一天蜀江,又外出玩了几日,甚至还花了几天乘舟去了趟瑞州府城,买了些上高没有的香料,主要是降香、速香、苏合香、产于广东的蔷薇露这些。

乍寒乍暖时候,回南天来了,海棠花开了,这是倩倩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海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