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个邻村的老表入了行,在附近挨村收货,攒着不定期跑到瓷都的古玩集市上去卖。
有一回,他跟着跑了一趟,眼见着这老表摆出来一个十几块钱收的盘子,结果竟然上千块钱卖了。好家伙,比抢钱还快!
但是他小学二年级都没上完,大字儿不识几个,旁的也没记住,就记住瓶底的款儿了,蓝的,圆的。
其实,那老表还不错,回来的路上提点了他两句,告诉他那个盘子上是清代的官窑款儿。这瓷器也分年代,分官窑民窑,往往官窑更值钱。要学瓷器,最好先学学款儿,什么圆的方的,篆书楷书。
可他的脑子里,光记着有这蓝色的戳儿就值钱了。而且如醍醐灌顶般自己活络开了,老瓷器还不好找么?不过,平时就是见不到这种“蓝戳”。
晚上回家,喝了二两小酒,他眯着眼睛一琢磨,突然想起一个没出五服的堂哥!这个堂哥是屠宰场的,那白条猪身上,不也盖着“蓝戳”么?这不就是“官窑款儿”么?
于是,他就从村里找了两个看着挺老的罐子,找了堂哥,在罐底盖了俩蓝戳。不过,这是检验章,上面是年月日和检验合格的字样。
他却不想这个,自以为找到了发财的门路,也没找那个老表商量,又划拉了几件老铜锁、老镜框啥的,直接就奔市场摆摊去了。
结果,当天他成了市场上最大的笑话,满街的人都在讲这个。人家也不知道他叫啥名儿,“蓝戳”这个外号就传开了。
碰巧,那天逛市场的,有个陶瓷学院的老教授,心地好,坐在他摊子前聊了几句,指点了一番。告诉他官窑款儿太多了,这个且得好好研究。而且根据他的情况,识字不多,可以先从瓷片开始研究,胎质,釉色,画片,慢慢学,熟能生巧。
当天他被逛摊的臊了个彻底,就这个老教授推心置腹,没把他当傻子看。回去之后,他憋了一口气,也记住了研究瓷片。
那时候,瓷片不值钱,他研究起来也没什么花销。同时,也开始学习各种官窑字体和陶瓷史。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二十年的光景过去,到现在,谁也想不到,一个原本大字不识几个庄稼汉,在瓷器上的造诣已经不是那些个所谓的砖家能比的了。
他现在也在古玩市场开了店。不过,依然对瓷片情有独钟,哪怕利润不算太高,但一直不曾放手瓷片生意。
余耀听完,心说,这蓝戳,可比那个卢记瓷行靠谱多了,应该建议下老黄和他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