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只要他心系国家,再怎么优待都不为过!(2 / 3)

《关于新型锂硫固态电池的研制与产业化可行性论证(内部完整版)》

标题下方还盖着个方形“机密”字样的红戳。

显然,和那份为了讨论项目可行性、在组织中层人员间传阅的“阉割版”资料不同,这份才是“原版”。

上面不仅详细描述了固态电池的相关技术以及应用实例,还做了不少有关如何开展工业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构思。

虽然里面的很多想法,目前仍处于没有验证的概念阶段,但其中的创新思路,却是令与会的专家,尤其是来自工程院的张凤群院士眼前一亮。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作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设计与优化工艺流程方面的专家,张院士没等全看完,就认可了这份资料的工程学价值。

真是天才般的想法!

“我想知道,这份资料是谁写的,里面的产业化思路又是谁想出来的?”放下手中的资料,老院士有些激动的问道。

科技部一把手看了眼坐在会议桌最前方的那位老者,见其微微点头,才开口答道:“您刚才所问的,其实都是同一人,也就是这次锂硫固态电池的创造者,邱睿邱同志。”

这下不仅张院士,在场的专家全都愣住了。

啥?

“你是说这个邱睿,不仅研发了全套的固态电池技术,还对工业化生产做出了细致的部署,但这可能吗?”

张院士的这番话,也是在场诸多专家的心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单单是一块固态电池,就涉及了材料科学、电化学、能源学等多个领域。

就这还是没有细数分支领域与交叉领域。

多少学者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在这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上取得多少建树。

但这小子可好,不止能玩得转,还能涉足工程学。

这不是扯淡是什么,聊斋志异吗?!

“我们向他询问过,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他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在只是厚积薄发而已……”说到这,科技部一把手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名曾经也是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这位也不怎么相信邱睿的鬼话就是了。

但事实又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信。

这时,一位两颗星绿色军装好奇开口,“哦?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去了!

知道这位中将不懂技术,张院士耐心解释道:“以当今科学体系的复杂程度,一位科研工作者需要经过至少十几年的系统化学习,才有可能在单一领域上取得一定成果。”

“可他才18岁啊,就算是打娘胎里开始搞学术,也不可能有这种水平吧?”

“不,张院士,我问的不是这个。”那位中将顿了下,继续问道:“我的意思是,他的这份可行性论证,有什么问题吗?”

张院士愣了下,苦笑着摇头,“不得不承认,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可行性非常高。”

其他几位专家也一样,纷纷从自己所在的领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中将点点头,沉吟了一番又看向坐在桌尾的那位与会者,“那么,他的这些技术有没有可能是国外势力给我们挖的坑?”

桌尾那位同样摇头,“我们安全部门调查过,确定没有这种可能。而且境外目前也没有这种级别的技术,所以不存在用来做局的可能性。”

“这不就结了。”中将双手一拍,发出“啪”的一声,“既然这些技术本身没问题,来路也没问题,那就算有些一时难以弄清楚的小瑕疵,在我看来也构不成问题。”

“重要的是,他愿意把技术拿出来,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