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提起了另一件事,“您也知道这次马斯科来,和我签署了一份技术互换协议吧?”
“知道,华航天那边好像还为此有了点意见。”
邱睿苦笑一下,心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年头,很多老航天并不看好这条看似只能降低发射成本的可回收火箭路线。
毕竟就算按照XSpace的算法,就算是能稳定回收后,其发射成本还是要略高于国家的一次性火箭。
但历史证明,这波所有人都被马斯科给忽悠了。
降低成本,只是猎鹰系列火箭最小的那个优势罢了,最大优势的是其恐怖发射效率。
试想下,一枚可以反复利用二三十次的一级火箭,只要稍微修一修,便能投入下一次发射任务。
这种东西造了几十根后,所带来的轨道投送能力,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前世的XSpace正是凭此,一举夺下了全球发射次数第一的宝座,每年的发射次数略小于其他所有国家之和。
而轨道投放总吨位,更是占据了全球的80%!
统治力可见一斑。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老马深得战忽思想、懂得藏拙换取发展空间外,也是因为这条以商业快速迭代的思想为支撑的航天道路,并不适合国家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XSpace的做法是,研发碰到瓶颈了,那就发射一枚,让它炸!
然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快速迭代到下一个版本。
这种模式的确非常高效,但对于以严谨求稳的各国官方航天局来说,根本行不通。
因为真这么干了,一次还好,次数一多,高层也会有意见,纳税人会有意见,媒体也不会放过。
结局只能是设计团队整体下马。
所以,只有花自己的钱搞,才能让大多数人闭嘴。
想到这,邱睿简单说起了自己的计划。
“我其实想要他的火箭技术,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等我们真正掌握后,我的短期内的目标,不会是好高骛远的火星,而是仅仅38万公里开外的月球。”
“登月吗,倒也不是不行,不过这和能量自由有什么联系?”
“因为研究表明,月球上有充足的氦3,这东西是真正具备实际意义核聚变反应的原料,我们必须去开采,甚至还要为此在月面建立永久定居点,使其成为我们国土在太空中的延伸。”
老者闻言,不由为眼前这位年轻人描绘出的远大蓝图,感到震撼。
只是……
“这能实现吗?”
对此,邱睿斩钉截铁地表示,“我相信一定会的,而且这个项目,资金完全由蔚蓝科技来提供。”
听完邱睿的保证,老者沉吟了许久。
“或许是我老了,没了你这种闯劲儿,但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我这个岁数,听到你的这番计划,也不由心生一股壮志凌云的感觉。”
说到这,大长老顿了下,笑着开口说道:
“去闯吧,年轻人,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还有,不要再说什么自己去做之类的见外话,需要什么就跟国家讲,不要有负担。
“在共和国,没人能在你看好的科研领域,质疑你的决定。
“至于具体怎么做,你看着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