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战功的姜维举办了一场规模虽小却气氛热烈的庆功盛宴。
同时,诸葛亮也没有丝毫懈怠,亲自着手整顿大军。
从粮草辎重到兵器装备,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严格的查验,务必确保后勤补给线畅通无阻且物资充足完备。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诸葛亮便下命令大军迅速向北进发。
此次出征,诸葛亮精心部署,调遣得力将领各领其职。
他任命独臂将军李丰和熟悉本地环境的吴班担任先锋部队,负责为大军开路。
姜维则与糜照一同守护中军,保证主力部队稳步推进。
以勇猛和稳健着称的孟获、孟琰则分别统领左右两军,形成大军两翼。
性子最为可靠的王平被委以后军将之职,殿后保障全军安全。
随后,一支多达五万、气势如虹的雄壮之师便浩浩荡荡地沿着汾水一路北上。
这支军队纪律严明,行军速度极快,没过多久就顺利通过了闻喜县,并进逼临汾城。
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城中的魏军守卒惊恐万分,未战先怯,纷纷弃城而逃。
司马懿派遣前来匆匆增援的军队见状,亦不敢轻易与汉军正面对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成功入主临汾城。
旗开得胜的汉军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高歌猛进。
此时,前方传来消息,司马懿深知汉军锋芒正盛难以抵挡,于是果断下令放弃襄陵城。
率领大军退守至河东进入并州的重要门户永安城。
并且,司马懿充分利用永安城周边独特的地形优势,以西傍汾水、东依霍大山为天然屏障。
竭尽全力构建起一道布局严密、颇有章法的坚固防御阵线,妄图以此抵御汉军潮水般的进攻。
而根据斥候探报所探查到的汾水——霍大山防御阵线的粗略部署情况,诸葛亮分析后感慨道:
“真奇才也!”
司马懿采取退守策略其实并不难理解,具有多方面的考量和优势。
首先,通过拉长汉军的后勤补给线,可以给他们造成更大的粮食压力。
随着战线的延长,汉军要维持物资供应将会变得越发困难,而这会使得他们在与魏军长期对峙时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面对汉军凌厉的攻势,司马懿选择退守能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时间布置陷阱,建立防线。
这段时间不仅可以让部队得以喘息休整,用来稳定住魏军的士气。
毕竟,魏军当前的士气状况不容乐观,这一点已是众人皆知。
尽管夏侯霸原本并非直接受司马懿指挥,但范方作为其名副其实的先锋将领,所率领的兵力无疑属于司马懿此刻可直接调遣的部队之一。
继续阅读
然而在先前这场战斗中,这支部队一下子损失了足足四千人。
如此惨重的伤亡致使前锋部队的建制几乎崩溃,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毫无疑问是一场无法掩盖的惨败。
尽管司马懿在收到范方战败归来后呈上的军报时,对于其中所述汉军拥有射程超远且威力巨大的强弩之事已信了七八成。
但眼下更为紧迫的燃眉之急乃是如何应对大军士气低落。
经过深思熟虑,司马懿决定以不听军令、擅自出兵为由,将范方革去职务,借此举措来安定军心。
毕竟,范方此次战败确实难辞其咎,将所有失败的罪责归咎于他一人也算合乎情理。
否则,难不成要向麾下那些普通士兵坦诚相告说己方军队战力不及汉军,甚至对方还持有能在八百步之外一击必杀的骇人武器?
因此,从整个战局考虑,司马懿此番处置可谓稳妥得当,他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