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吴懿想当左将军(3 / 4)

眯起双眼。

凝视着地图沉思片刻,而后缓缓开口道:“依目前形势来看,吴懿将军及其所部人马暂且不宜继续贸然进军了。”

由于即将带领大军与司马懿在永安——霍大山一带形成对峙之势,所以粮草和后勤保障务必优先供应到中军这里来。

如此一来,其余各路人马的进击步伐就不得不减缓下来,从原本的积极主动进攻态势调整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司马懿一心想要把诸葛亮困在此地,使其无法更进一步。

而诸葛亮其实也想让司马懿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此。

其实,早在之前,陛下刘禅便已在上党精心布置了一张暗藏的王牌。

这张底牌会在日后双方对峙进入白热化阶段时,给予司马懿所率军队的军心以致命一击。

然而,就目前而言,诸葛亮需要同时处理多方面事务。

首先,他派出一部分人手深入襄陵地方,收容当地的流民,并着手修复破损的道路,清除城中的废墟以及妥善掩埋战争遗留下来的众多尸体。

另一方面,则派遣专人前去督促后勤部队加快速度,将数量众多的抛石机、热气球以及威力强大的三弓床弩尽快运输到前线战场。

毕竟,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诱敌深入之计、突然袭击之策还是正面强攻之举等等各式战术手段,他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应对接下来战场上可能瞬息万变的局势。

诸葛亮站在营帐前,手中轻摇羽扇,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远方。

他心中已然明了,接下来司马懿必然会使出的“万年老鳖”龟缩战术。

这如同坚不可摧的王八壳一般的防御策略,无疑成为了朝廷大军挺进并州路上的最后一道、同时也是最为巨大的障碍。

尽管身后有着皇帝陛下亲自坐镇,确保了后勤补给的畅通无阻,使得诸葛亮无需为此烦忧。

但长时间的对峙对于战局而言绝非上策。

从政局角度来看,身为人臣的他理应尽快响应皇帝的殷切期望。

他们作为占据明显优势的进攻一方,将士们也自然渴望能够速战速决,早日取得胜利。

再看并州这边,其经济生产力的基础本就相对薄弱。

即便最终成功攻克此地,想要实现财政状况由亏转盈,恐怕至少也得耗费两三年的时光。

在此期间,朝廷的财政资源必将源源不断地向这片土地倾斜,以支持战后的重建与发展工作。

消耗的时间越久,朝廷对并州投入的成本就越多,‘举十万之师日费千金’这是个简单明了的账目。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像眼前这被破坏的非常彻底的襄陵县,本来也是有三千户百姓,以及好几家豪强大户的。

一县实际人口本来应该在五六千户,接近三万余人的情况

被魏军这么一洗劫,最后收拢逃散或落草一贫如洗的的流民,不到一千户。

直接人口损失超过百分之八十五,房屋、耕地等不动资产的损失也不遑多让。

诸葛亮看着朝廷派发而来的公文通告,刘禅新任命的襄陵长是一个名叫虞忠的青年。

诸葛亮对这个青年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他的才能具体如何。

只是知道他是朝廷九卿之一大鸿胪虞翻的儿子。

虞翻是早年陛下在荆州收服的江东士人,挺有名气。

当年跟凤雏庞统的关系挺好,诸葛亮与他也是有过数面之缘。

主要是当初自己去江东劝说孙权与刘备共抗曹操的时候,与虞翻在几次宴会上有过沟通交流。

此人是一个牙尖嘴利,言辞攻击力十足,同时又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