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公孙度率领辽东军在高句丽之地一路征战,捷报频传。随着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公孙度的威望也日益高涨。在众多将领和谋士的拥护下,公孙度心中称皇的念头愈发强烈。
经过深思熟虑,公孙度决定迈出这关键的一步。他召集了公孙康、柳毅、阳仪、公孙恭等心腹将领以及一众谋士,在军帐中商议称皇之事。
众人齐聚一堂,气氛却并非全然一致的庄重,而是隐隐透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公孙度缓缓开口道:“如今我军势如破竹,占据大片疆土。为了更好地统御四方,成就霸业,吾有意称皇,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各异。公孙康率先站出,拱手道:“大王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如今称皇乃是顺应天命,我等必全力拥护。”然而,也有一些谋士面露忧虑,担心称皇之举会引来外部势力的强烈反对。
柳毅等人也纷纷表示赞同,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担忧。柳毅说道:“大王,称皇虽乃大势所趋,但我们不可忽视外部的威胁。如今周边各诸侯虎视眈眈,一旦我们称皇,恐会引发他们的联合攻击。”公孙度微微点头,陷入沉思。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公孙度最终决定坚定称皇之路。接下来,便是筹备称皇大典。公孙度派遣阳仪负责统筹各项事宜,务必使大典尽显威严与庄重。
首先是选址。公孙度决定将原高句丽的丸都城作为新的都城,并更名为燕都。丸都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且经过修缮和加固,易守难攻。同时,这里也是公孙度辉煌战绩的象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氛围,公孙度下令对丸都城进行大规模的装饰和布置。城中张灯结彩,彩旗飘扬。
街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百姓们也被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这场盛大的庆典之中。工匠们日夜赶工,对宫殿进行修缮和扩建,增添了许多华丽的装饰。
在大典的前一天晚上,公孙度独自一人来到宫殿的高处,俯瞰着灯火通明的丸都城。他的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如今,他即将称皇,肩负起领导大燕走向繁荣昌盛的重任。但他也深知,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公元203年,燕都。
大典的日子来临了。燕都城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然而,空气中却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息。
公孙度身着华丽的皇袍,头戴皇冠,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向宫殿的高台。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自信。但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担忧,不知道这场大典是否会顺利进行。
当公孙度登上高台,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一位德高望重的谋士走上前来,宣读了称皇的诏书,宣告公孙度为大燕皇帝,年号“燕兴”。
群臣纷纷跪拜,高呼参见陛下。公孙度扫视着下方的众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将带领大燕走向新的辉煌。
称皇后的公孙度,立即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选拔贤能之士为官。
同时,他鼓励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在军事方面,他继续扩充军队,加强边防建设,确保大燕王朝的安全……。
————————————————————————————————
南中,云贵高原。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种家军逐渐在南中占据了上风。他们成功地摧毁了部分异族部落的陷阱和防御设施,不断逼近敌人的核心区域。然而,局势远比想象中复杂。
此时,杨家军正在征讨滇池城。这座城池战略位置重要,异族势力在此盘踞,顽强抵抗。杨家军在杨继周、杨志、杨再兴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