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鲜于家族(一)(1 / 2)

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冀州。这片广袤的土地肥沃丰饶,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年年都是大丰收。

鲜于家族历经数代传承,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他们不仅在经济领域有着卓越成就,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鲜于家族以其高尚品德和博学多才赢得了人们广泛尊敬,并在冀州树立起了崇高威望。

鲜于家族一直坚信着“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真理,并将其奉为家族信条之一。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并为此投入大量资源。

为了给更多人提供受教育机会、推动这片土地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鲜于家族毫不吝啬地拿出钱财来兴办学院——不仅建立起众多规模宏大且设施完备的书院及学堂;更不惜重金聘请那些德高望重、博学多才之士担任夫子授课讲学!

这样一来,鲜于家族名下的佃户和许许多多平民子弟也有机会享受到优质而全面系统地教育资源。

当然,针对自家佃户们,鲜于家族尤其优待:凡年满六周岁者皆可前往学堂就读满整整一年时间,并跟随先生学习基本文字、书写、阅读理解能力、算术等基础课程知识技巧!

鲜于家族是为了筛选培养人才,又不是冤大头,对这些学子自然是有约束和筛选的。

所有孩童都拥有免费读书的机会。当然,这初步阶段只持续短短一载光阴而已。

一年之后,学堂会迎来关键的“考核”环节。

优胜劣汰,谁也没有怨言。

只有顺利通过此项严格测试者,方可获得继续进行后面的免费学习机会。

当然,这也不是永久的。

居安思危。

以后每年都会有一次考核。这也是为了防止学子们掉以轻心,确保每位学员始终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努力提升水平。

此外,除日常夫子们的教学之外,鲜于家族也非常注重培养学子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这些学子们的眼界,免得变成书呆子或是井底之蛙盲目自大。

为此,鲜于家族积极策划各类外出游历活动,鼓励莘莘学子们走出学堂,去参观访问周边知名院校或名门望族的府学,在相互交流中更好地感受不同地域风土人情,汲取各方所长促进共同成长进步。从而鼓励年轻人勤奋学习,不断进取探索创新思想理念。

鲜于学院这样一层层筛选下来,最后考中科举的寒门学子,无不对鲜于家族感恩戴德。

没能坚持到科考的,鲜于家族家大业大,各地的掌柜伙计需求量还是特别大的。不然怎么说鲜于家主有远见呢。这样培养出来的掌柜和伙计,对鲜于家族那是忠心耿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当然,鲜于家族并没有把这些人才圈在鲜于家族的意思,反而给了他们更大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在鲜于家族不懈努力下,冀州整体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或为官一方造福百姓、或投身商界推动经济繁荣、或专注学问着书立说传世后人……

总之,这些人在施展自己抱负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鲜于家。这使得鲜于家族名声越发响亮,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

不要小看了这样的名声,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动前来投奔鲜于家族。

宁王宇文泰想要在鲜于家搅风搅雨显然是不现实的。

幸好宁王虽然贪心,却还没那么蠢,只是性情特别的偏激执拗。

宁王自从到了封邑后,对于权势的渴求便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更甚者,为达目的不择任何手段,只求最终能够登上那至尊皇位。

宇文泰深深知晓,欲达成己身野望,则势必要具备超凡脱俗之实力及坚实可靠之后盾。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