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刘宏的耳边听。
听了刘宏的话后,张让转头对下面的将作大匠吴修道:
“国家问,陵选在哪了?”
吴修作为将作大匠,掌陵园事,这问自然是要他来答的。
所以吴修不敢怠慢,忙跪答:
“回陛下,选在了东南十三里外的龙首原。此原川原秀丽,卉物滋阜,是一等一的龙穴。”
然后吴修就见榻上的刘宏又张了张嘴,但听不到说什么。
随后,他就听张让又问:
“为何不葬在咸阳原上?前朝诸帝大多不都是葬在那里的吗?”
吴修张了张嘴,难为道:
“与礼不和。”
随后吴修就解释了,前汉诸帝陵是按礼制中的昭穆制度在咸阳原南北分立的。
如高祖、景帝、昭帝、宣帝和成帝就列于昭位,而惠帝、文帝、武帝、元帝、哀帝和平帝则葬在穆位。
而咱们刘宏在谱系上和这些前代诸帝距离太远,是不能葬在一块的。所以需要另外选址入葬。
按照堪舆学讲求要依山傍水,明堂开阔的原则,包括吴修在内的一干匠作府上下吏员,几乎都是不眠不休,才确定了龙首原这一地。
其实,之所以这么仓促,也是刘宏自己弄的。
实际上,自西奔长安后,以杨彪等关西世家就数次劝说刘宏在长安营建山陵,但刘宏就是不作回应。
他说自己的山陵就在京都,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
刘宏当然明白杨彪那些人说的是什么意思,无论日后是否光复,都是想让他定都在长安。陵墓在这里了,都城还能跑?
但刘宏心里还存留着一丝振奋汉室的幻想,还想着打回京都,心里怎么也接受不了自己是个沦丧半壁天下的瓦缺皇帝。
当然,他也不明确反对,这也是他拿捏关西世家豪门的权术。
只是可惜这权术到头来,却砸在了自己头上。
想着自己死后还要停尸于外等山陵落成,他就悲从中起。
但这个时候,刘宏感觉更虚弱了,他忙咬牙又问了一件事:
“给我的谥号想了吗?”
这句话依然是由张让代为传达的。
听了这话,在场的内朝中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端坐在左塾的太史令王立。
整个未央宫有四个重要宫殿,从南到北分别是前殿、宣室、承明、温室四殿。
而从宫中到殿中,要过端门,而端门到前殿有一条六米宽的长道,左塾就是门道右侧的堂,也叫夹门堂。
而王立作为太史令,是要随行刘宏左右,编着刘宏起居的,所以一般都默默坐在端门左塾,记录刘宏的言行起居事。
而现在刘宏问起自己的谥号,这种盖棺论定的事情自然是要参考太史令的意思的。
所以王立听到这句话后,放下刀笔,伏在地上对刘宏道:
“回陛下,谥号是身后事,不是臣一人决之,还要等殿外的诸公卿一同商议。”
这次不用刘宏说,张让就呵斥道:
“以你来论,该用哪个?”
王立沉默了一会,俱实而答:
“如是美谥或用‘灵’,如是恶谥可能就是‘愍’了。”
听到王立的话,在场的这些内朝吏们皆将头伏在地上不敢吱声。
何为灵?
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
这已经是妥妥的恶谥了,然后王立还说是美谥。
而何为慜?
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这话用在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