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简子归绛(1 / 2)

公元前 497 年 12 月 12 日,围困在晋阳长达半年之久的赵鞅终于回到了都城绛都。他一路风尘仆仆,但神情坚定。晋国大殿内气氛凝重,众人皆注视着这位归来的重臣。

赵鞅步入大殿,恭敬地行礼道:“臣赵鞅拜见国君。”

晋定公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点头道:“赵卿归来矣,甚好。”

随后,赵鞅缓缓站起身来,走向右侧首位,稳稳地站立着。他的目光平静而坚毅,仿佛经历了无数风雨后的沉稳。

大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赵鞅身上。稍作停顿后,晋定公打破了沉默,语气严肃地说:“赵鞅既已经回朝,诸位就赵鞅此番功过议一议,该如何处置乎?”

这句话如同投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赵鞅在晋阳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应该得到褒奖;而另一些人则对他私自离开绛都表示不满,认为应当受到惩罚。一时间,大殿内众说纷纭,争执不下。

韩不信拱手道:“主公,臣以为赵鞅违反国家法令擅自杀死国家官员邯郸令赵午,按律应由世卿大夫讨论处理意见,但赵鞅又在范氏、中行氏等二卿围攻绛都时,带兵援救,对击败二卿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微臣建议可功过相抵,让其官复原职。”

韩不信说完后,魏侈紧接着说道:“微臣也赞同韩大夫的意见。”

晋定公闻言,面色凝重,语气低沉地问道:“诸位臣工还有意见没?”

其他臣工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异议:“我等没有意见。”

见其他大臣没有意见,晋定公目光转向智跞,询问道:“正卿大人,你的意思?”

智跞闻言,缓缓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禀报说:“微臣认为,在国君遇到危难之时,任何一个臣子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求援。因此,赵鞅救援绛都是他作为臣子的分内之事,但这并不能抵消他曾经擅自杀死国家官员的罪行。”

智跞的话语虽轻,但却如同惊雷一般,在晋国的大殿上炸响。整个大殿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智跞。他们深知,在二卿失败之后,赵鞅已成为晋国最强大的世卿。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智跞竟然在这个时候向赵鞅发难。众人都静静地等待着智跞接下来的话,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期待。

“然则,依卿所言,该当如何处置赵卿乎?”晋定公询问道。如今,他这个国君是名不符实。

智跞却说道:“微臣建议让赵鞅官复原职,继续领兵追缴范氏等二卿,以将功补过。虽然现在二卿被打败,但是不等于他们就彻底从晋国的土地上消失,目前在国内二卿的影响依然很大。要想彻底消除二卿的影响,务必彻底将二卿及他们的随从从晋国剔除出去,只有这样晋国才能得到真正的稳定。赵鞅既然回朝就应继续领兵追剿继续追剿二卿,直到彻底胜利,也只有这样才能抵消他擅杀国家官员的罪过。”

智跞的这个建议十分具有杀伤力,几十年的政治经验告诉自己,现在的赵鞅无论是从人脉还是势力上都比智氏要强一些,但是赵鞅却有把柄,也就是赵鞅的这个把柄才引起了晋国的内乱,不能随便就说没了。

然而,他也深知要想处理赵鞅并非易事,朝堂之上必然难以通过。因此,他心生一计,建议让赵鞅领军继续围剿二卿的残余势力。这看似是对赵鞅的信任和重用,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削弱赵鞅的实力。毕竟,战争从来都是一场残酷的游戏,往往会造成双方的巨大损失。打仗更是常言所说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事情。智跞的话音刚落,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寂。此时此刻,任何言语都显得多余,众人心中都明白自己应该站在哪一方立场。

见到无人发声,晋定公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