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捷报传来(3 / 4)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5571 字 2020-05-01

当荔枝成熟时,摘下荔子,即锯断毛竹,放弃上半截,剖开下半截竹筒,将荔子装进竹节里,再把半截竹筒用铁丝扎紧,伤口敷以黄泥,不日癒合。荔子藏在竹节间,犹如置之于密封箱中,可以保鲜半年以上,俟冬日剖开竹筒,犹能啖食新鲜的荔子。

不过这种保鲜的法子属于眼下严格保密的范畴,要在飞剪船上装运的荔枝都不是用这种保鲜法子装的荔枝。

就算是最普遍的种田活动,也有这些人的影子在。

远在琼州府榆林紅沙镇的南粤军种子试验场,成为了整个南中、福建、两广、台湾地区种子、种禽、种畜的培育中心,各类种子、种禽、种畜被选育出来后,逐渐的在南中各地进行推广,而后,被送到台湾,再向福建、两广进行扩展。

在南中没有一亩水田地不是按照大学里的先生们提出来的插秧最佳数目进行种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面积,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压缩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防止做那些无用功出来。秧苗插得多了,反倒减低了亩产。

这是数学家和农人结合在一处的产物。

同样的结合,也在土木工程师、测量人员,物理学家中间进行。

测绘队员测量出来河流的流量、流速,对于桥桩的冲击力度、强度、应力则是由物理学家计算出来,根据这些,土木工程师进行计算,施工时应该采用何种技术、用多少材料,然后同那些有着多年经验的工长们进行对接,将一座座的大桥架设在河流之上。

不光是石桥、木桥、还有横亘在九龙江、湄南河、灵江等宽阔河面上的浮桥。各式各样的桥梁,在一道道河流上横跨过去,把河流两岸的公路连接起来。使得堑变成通衢大道。

大学里的大大几十种专业,开始向南粤军的各个领域输送他们需要的各种技术人员。

不仅于此,守汉在过年之前给南中、福建、两广、台湾等处官员发出的最后一道军令时,除了和蔼可亲的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侯,更提出了知府以下官员(也包括那些以前被视为不入流的吏)必须按照计划安排到南中的各个学校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回炉培训。不想来的也可以,把工作交接一下,你就可以回家啃老米饭了。

这一下,立刻引得福建、两广各府、州县级别官员的一片哗然,我们这些科甲正途出身的人,如何还要去培训?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这位宁远伯手中可是有着知府一下官员的任免权力,把你拿下之后,只需要给吏部发一道咨文去就可以了。真要是离开了这岭南、八闽之地,回到老家。只怕过得还不如现在这边惬意!

无可奈何之下。第一批被点名的州县府官员们只得打点行囊。准备过了年之后启程到顺化去混日子。

“咱家觉得当年魏公公行事便是马行空匪夷所思,但是,这位李伯爷。更是离经叛道。”已经是第二次到南中顺化的王德化,听得身边太监们将这些见闻向他禀告时,也是不由得一声长叹,“这里竟无一个科甲出身的官员,却将此地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条,唉!”

听了王宝传来的好消息,守汉将手中的热甘蔗汁狠狠的一饮而尽!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耗费了不知多少心血,花费了不知多少金钱,无数人的辛劳和鲜血,终于将整个中南半岛的沿海地区全部纳入掌控之中,从而可以安心的向内陆地区进行深入。

同时,孟加拉虽然贫瘠,没有中南半岛和印度次大陆那么富庶,但是,胜在它恰好位于几个地域之间的结合部,用下围棋的术语来,这里是一个眼。拿下并控制了这里,向东可以进入缅甸,向西则是加尔各答,直取印度,向北,嘿嘿!是另外一块土地!

“主公!三公子的报捷使者带着捷报和战利品已经在府门外候命!”

整个帐幕之中的人们安静了下来,虽然不再有热闹的劝酒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