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关(正统十一年移至河西务)、临清关、济宁关、徐州关、淮安关、扬州关(在今江苏江都县)、上新河关(在今南京)。景泰、成化年间,又在长江、淮水和江南运河沿线设置金沙洲关(在今湖北武昌西南)、九江关、正阳关(在今安徽寿县)、浒墅关(又名苏州关,在今苏州浒关镇)、北新关(在今浙江杭州)。钞关几经裁革,万历六年,尚存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淮安、扬州、杭州七关;陛下登基后,又在芜湖设立钞关。”
“如今宁远伯所奏,无非是在津、登莱两处再设两处钞关,因其主要收取过往进出海船之税银,故而名为海关。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何以往之钞关皆归于户部,如今新设之海关却要归内监所管辖?宁远伯此举,竟有意要将陛下陷一个贪财好货之名的险地!臣,弹劾宁远伯!”
“臣,吴昌时亦有此意!”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皇极殿内立刻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群臣争先恐后的跳出来附和熊汝霖的弹劾之举,有那在殿外的翰林,更是急不可耐的找来笔墨开始在殿外广场上开始草拟弹劾宁远伯的奏疏。
转眼间,宁远伯李守汉便从大英雄大救星变成了过街老鼠,属于人人得而诛之的那种乱臣贼子。
“陛下,臣有话要!”
一个声音在一片口诛笔伐声中显得极为不和谐。
“臣想请问列位同僚,方才口口声声所各处钞关,不知各处钞关历年税收额度多少?可曾收缴入库?”
“臣虽不才,却也曾留心过历年来的各种典籍公文存档。成化十六年,各钞关岁收钞两千四百万贯。当银十二万两。嘉靖至万历初,岁收银大体维持在二十三万两左右。神宗显皇帝加意整顿,又有江陵相公所遗留之考成制度,各处钞关税收大幅度上升,至二十五年上升为三十三万五千五百两。启元年又猛增至五十二万两,是万历二十五年前的两倍。”
“陛下登基之初,江南各处可收缴茶税达六十万两,如今茶税多少?崇祯十年,仅浙江一省茶税就从万历、启年间地二十万两白银降低到每年十二两白银!十二两!尔等,这许多的茶税都到了哪里去了?如今各处钞关上每年可以收缴入库税银多少?若是有这六十万两茶税和五十万两钞关船税在。陛下。何惧内地流寇和辽东建奴?”
那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听得守汉也是有些心惊肉跳,若是起很多大明朝的税收,比如盐税。偷漏流失的很大一部分。便是他大肆向内地批发走私精盐所致。不过。如今站立在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又有哪位敢于站出来拍着胸脯,我和盐税没有关系?
按明代的纲盐制规定,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0万引,每引折盐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每年盐产量是6亿斤,当时一斤折合现在596克,总量相当于现在的67亿斤,而洪武、万历时期的官方统计,人口为6000万,可是盐税收入是多少呢?。
按照纲盐制的规定明朝朝庭的盐税收入每引得银6两6钱4分,应得白银18万两白银!但实际上最多时只有50万两白银,盐税大量流失。而且这个数目恰好是臭名昭彰的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把持朝政,大力打击迫害公正贤明的东林党人之时。
关于各项税收之事,众人都是心怀鬼胎。一时却也顾不得细细追究这些,只管循声望去,有人已经开始准备唾骂这个唯利是图的阉党分子。不过,当人们锁定了那人时,在场的大多数人却也是无可奈何。
那人是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陈演。
朝野之间对于陈演此人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历史书上对他也是没有留下什么好的评价,比如为官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