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宁远城中(2 / 4)

夺鼎1617 猛将如云 5400 字 2020-05-01

是选择性失明,话从来都是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哦,这个特点似乎一直很好的传承了下来,某些人在指手画脚的时候便是祭起这个家传法宝。)

讲述起关宁防线的重要性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引经据典的,唯恐皇帝听信了奸臣的谗言,放弃了关外的土地。

但是事实上,辽饷,是上下一个非常大的利益集团,多少人在其中受益?便是当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从蓟镇总兵戚继光手中收了无数的好处的!眼下内阁阁员、六部官员,翰詹科道,论起贪婪奢侈比起张居正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可有一人,有当年江陵相国的那番才干?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各级官员深深明白这一点,所以当腰里拿着辽东军镇送来的银子时,便都不在提出削减辽东军饷之事。

所以更有了吴襄对崇祯的一番奏对,“臣兵按册八万,核其实,三万余人,非几粮不足以养一兵。此各边通弊,不自关门始也。”

而这三万人当中,真正能够打仗有战斗力的,也不过三千家丁罢了!

也就是,要军饷的时候,自己手下有八个师,需要出兵的时候就变成了三个师,这三个师就又一次的大打折扣变成了一个加强团。等于是崇祯花了养八万大军的钱粮,养了三千个排长。这些牛人们吃着细羊美酒,穿着绫罗绸缎,每个人家里都有几百亩土地,号称可以对付李自成的百万大军。

吴襄。等于手下拥有三千个魔鬼终结者。

不过,如今这位才的带兵人正在京师荣养,因为他有一个好儿子。

李华梅的船队进入了宁远城外的码头水域,顿时让码头上的人们欢呼阵阵,这段时间以来,辽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如今海面上来了这支铺满了大半个港口海面的船队,最起码宁远城可以确保无忧了。

驻扎宁远城中的辽东巡抚邱民仰和宁远城的实际主宰者吴三桂,听得城外来了援军,不由得大喜过望。又听闻来者旗号显示的是宁远伯麾下南粤军,更是喜出望外!

“快!取本官的袍服来!本官要到码头上去迎接宁远伯的大军!”邱民仰喜出望外的吩咐手下人。

“大人。据报来的人并非援剿大总统宁远伯本人。而是宁远伯的大姐,被皇上册封为河静郡主的李大姐华梅便是。”

“哦?却不是宁远伯本人到此?”

“是!据京师和来援军队,宁远伯奉了圣旨,引军马先行赶往山东剿贼。李大姐带人到辽东先行打个前站。以安定军心。”

“嗤!若是援剿大总统宁远伯到此。本官定当前往码头迎接,以尽僚属之礼。如今只是郡主到此,且不男女有别。单是一个朝廷体制礼数上该如何行礼?”

“大人得极是。当日册封之时,礼部便颇有烦言,宁远伯不过是个伯爵,如何其女能够封为郡主?至多封一个县主。可惜却是拗不过陛下,还是封了郡主。至此,京师之中便有传言,宫中太监们议论,一俟李大人平定了东奴与流寇,便加封为公爵,甚至效仿黔国公沐家,册封为王,世镇南方也是可以的。”

“哼!国家正逢多事之秋,这名典封爵大事也变得滥了!”对于皇帝崇祯为了国家中兴而开出来的空头支票,邱民仰表示很不以为然。

“大人,那我们是否去迎接一下?”

“不管怎么,这李华梅究竟是宁远伯的长女,虽然一个女子抛头露面的颇为不妥,但是也是勤于王事。也罢!待其登岸之后,本官等她到衙门参加之时,到二门迎接便是!”

巡抚大人对待李华梅到来的态度很快便在宁远城中各处衙门当中飞快传播开来。消息传到了宁远总兵府中,吴三桂闻听了之后也是不由得双挑大指称赞一声“好一个邱巡抚!好一番读书人的风骨!”

称赞了之后,吴三桂便转过头来朝着身旁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