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白色或洋红色花朵的幼嫩花枝从寄生的兰花枝叶中钻出来。锡金有六百多中已知的兰花,有些地方农民用兰花喂牛。森林里散发出一种混合的气息。它由浓烈刺鼻的香气、正在腐烂的植物发出的恶臭、以及兰花和其他热带花卉发出的香气混合在一起。每一片树叶、每一根枝条上都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湿润的蕨叶发出单调的滴答声,打破了沉闷的寂静。森林中有各种色彩夺目的鸟类,从青金色的鹞子到金色和猩红色相间的山椒鸟,还有闪烁着孔雀般虹彩的黑卷尾鸟。
“到底是哲孟雄啊!不愧是被雷布查人称为堂的地方!”
沿着山路南下,此时被李华宣定为哲孟雄首府和行政中心的甘托克镇便跃然出现在眼前。这座城市沿着林木茂盛的马蹄形山脊向前延伸。山脊两侧布满种植着稻谷的梯田,沿着山势陡然直下,一直垂落到峡谷底部提斯塔河的激流之中。远处漫山遍野都是杜鹃和龙胆花,把山坡染上令人眼花缭乱的红色、粉红色、淡紫色和白色。一品红长得像屋子那么高,开着绯红色的花朵,而曼陀罗开着像低垂的百合一样的白花。
这座镇因为坐落在竺与乌斯藏商路的必经之处而被中野学校的师生们看中,为了商贸往来和税收方便,李华宣从谏如流的将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这里。
这里最早的居民是生活在森林中的雷布查人(lehas)。这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朴实民族,宁静地生活在森林中,用火烧树木的方法开辟块空地,种上谷物,并在森林中找些野味和野果。雷布查人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特征,他们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十四世纪从乌斯藏迁来的菩提亚人(bhuia)占据了哲孟雄的高山地区。开始在这里放牧羊群和牦牛,迫使雷布查人移居到谷地。“菩提亚”是竺人和尼泊尔人对藏族——特别是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藏族人——的称呼,意思是来自西藏(bha)的人。
而早期的乌斯藏移民则称这里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乌斯藏的各大寺庙。
这些后期来的菩提亚人则是称哲孟雄为“”,也就是隐秘的稻米山谷。至于另外一个在国际政治版图上熟悉的名字,锡金,这个十九世纪才出现在政治文献上的名字则是来自于尼泊尔移民所使用的林布语(这是居住在尼泊尔东部、属于藏缅语族的林布人使用的语言),由su(新)和khyi(地方)两个词组成,意思是“新地方”。
nururhe,梵文名adakara。原为印度僧人,生于莲花之上,被因陀罗菩提国王收为养子。750年应藏王赤松德赞邀请。前往西藏弘法,成为藏传佛教祖师,并创立了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即红教)在公元八世纪前往西藏弘法的时候曾经路过锡金。当时居住在那里的雷布查人信奉的是苯教,流传于西藏的一种古老宗教。据莲花生把佛教引入了锡金,并预言在若干个世纪之后会有一个来自东方的王族统治这片土地。
如今,这个预言似乎得到了应验,莲花生上师的这个预言在雷布查人当中不断的被人提起。此时居住在甘托克镇中的李华宣。不就是来自于东方的王族成员吗?
也就是因为这个历史渊源,当得知李华宣已经进驻了甘托克镇。控制了以哲孟雄为中心辐射到了不丹、尼泊尔、榜葛剌和竺的广大地域之后,日喀则和拉萨的两位佛爷当时便急如星火的命令陈列嘉措火速南下,去督促三殿下执行南乌贸易条例当中关于地盘问题的决议。
不能慢了啊!这块地方同宁玛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是动作慢了些,红教的那些人抢在咱们前头下了手,这块土地便和不丹一样。成为了其他教派的疆域了。
在抢夺自己教派所属地域的态度上,红教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