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带来负面影响。反倒是让倭国的市面变得更加繁荣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大批的劳动力出海谋生,给倭国这个人多地少的国度带来了大批的侨汇收入。而且,通过顺丰信局汇到倭国国内的却并不是他们辛勤劳作换来的银元。而是他们兑换的一贯贯的通宝,购买的一匹匹染色棉布,还有在南中这个水稻堂用白菜价购买的上好粳米,作为海船的压舱物被运到了倭国境内。
通宝,棉布,稻米,这些在倭国境内都是具有超强价值和购买力的,对于稳定倭国国内的金融和物价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当然,各处的大名也是疯狂的采取有水快流的方针,只要是南粤军需要的,能够换来通宝的,那他们就疯狂的出口。金银自不必,硫磺、兰草,也是疯狂的出口。南粤军那铺盖地的炮火,倒是有一半的功劳是来自于倭国的硫磺。
而每隔一两年就招募一次的雇佣兵,更是让倭国的社会变得越发的安定祥和。那些前武士现在的浪人、野库崽们,纷纷被南粤军招募走,让他们到绝域万里之外去为南粤军拼杀,也在炮火连的战场上去赌一赌他们自己的命运。这些社会不安定因素渐渐从人们眼睛里消失,或者是不安定因素转眼变成了社会正能量,这无疑是让普通的倭国百姓一直到各级官吏、各家大名、甚至是德川将军本人都暗自高兴。
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应海路风浪之苦而死了的,在战场上升为神的,自然是从上消除了对倭国治安的负面影响。他们的家人也顶多是在享受着他们的军饷和抚恤金换来的白米饭时偶尔会念叨几句。但是,像秦兵卫、白行久这些因为战功和运气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南粤军军官的人,却被幕府有意无意的在国内推广传播,树立起一个个正面的榜样。
“井口清兵卫。去当义勇队之前不过是个在市面上贩卖的贩,可是当了义勇队之后,不但家里立刻吃上了上好的白米饭,有了足够的烤火木炭,每年更是有无数黄澄澄的通宝、白花花的稻米厚实漂亮的棉布寄到家里。如今更是成为了南粤军的军官,据在南中各地有着不下万亩良田!每年收获的稻米有十万石之多!”
类似的传言便是在幕府和大名们有意无意的推动下加量不加价的在倭国国内。特别是那些浪人圈子当中传播。为的便是让他们赶快走,都去当国公爷的兵,为国公爷征讨四方,顺便,也最好把尸骨都丢在四方。
而普通的百姓,则是看到了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例子隔壁村子里的四郎,到南中老爷的稻田里干了五年,因为干活不惜力气,被擢升了工头。他的主家又在别的地方买了数千亩生荒地。让他去做地头,这个家伙回家探亲时一副趾高气扬的嘴脸,面对着村里乡亲们为他接风的酒席时口里“这白米饭算是什么,我在南中时早已经吃得都要吐了。不是和你们这群乡巴佬吹牛,我在那边,每至少可以吃两顿肉,三顿饭都有鱼吃!”
当年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为了能够同大明开展勘合贸易,不惜对明朝称臣。主要是得到了铜钱丝绸茶叶瓷器,而德川家光自从顺服于南粤军旗帜下。除了得到金币银元铜钱外,还得到了海量的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瓷器、玻璃、砂糖、甲胄,武器,更是将国内的无数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给缓和到了无形。江山稳固,这如何不让他感到自己是个识时务的英雄?
(顺便一句,历史上的将军足利义满可不是动画片里被和尚一休耍的团团转的那个卡通形象。就像弘历绝对不是还珠格格里那个只会吹胡子瞪眼的人物一样。他为了能够同大明展开贸易,向当时的建文帝和明成祖朱棣称臣纳贡,言辞之卑怯,也是下足了本钱的。
不信,找一段《足利义满上明朝皇帝书》来大家看看。
日本准三后源道义上书上明皇帝陛下:日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道义幸秉国钧,海内无虞。特遵往古之规法,而使肥富相副祖阿通好,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