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小筑的淡然舒适,显然不是郭嘉能享受到的,他此刻正深陷于繁重的军务之中,无暇他顾。而一向超然物外、不涉军政的管宁,也并未在此关键时刻插手其中。因此,在整个魏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关于如何妥善处理日益严峻的流民问题,仍是由魏郡五官掾和魏郡郡丞来处理。自然,形成了以华歆与沮授为首的两大阵营,他们对此展开了深入且激烈的分析与讨论。 沮授、田丰等作为魏郡乃至整个冀州地区根深蒂固的本土士族代表,他们的背后是冀州世家豪族,他们并不希望流民在一纸文书下就肆无忌惮地占据他们的田地,原本在协助孙原管理魏郡事务的过程中,这些世家大族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妥协与牺牲,他们慷慨解囊,捐赠了大量的粮草物资以支持地方建设,然而时至今日,却未见任何实质性的回报。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战后那些无主的农田,竟然还要考虑重新分配给流民,这对于视土地如生命的世家门阀而言,无疑是触碰了他们的底线。 沮授虽然深谙“民为邦本”的道理,但身处如此复杂的局面之中,他不得不权衡各方利益,无法轻易与整个世家门阀体系对抗。作为冀州本土士族的代言人,他必须时刻维护这一群体的利益,否则自己也将面临被孤立甚至视为敌人的风险。沮家在冀州的根深叶茂,使得沮授这位年轻才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作为孙原的得力助手,他需要为妥善安置魏郡流民树立榜样;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受来自家族长辈及各方势力的重重压力。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即便是才华横溢的太守府高才之士,面对这棘手的两难选择,一时间也感到束手无策,难以找到破解之法。 双方一边忙于处理事务,一边日日争执不休,如此事倍功半显然不合时宜。 最终还是用邴原出面。 邴原旁观日久,当前魏郡之内,流民到底有多少、有多少田地已然无主,又是否有不法之徒趁此乱世,巧取豪夺,使原本拥有田产之百姓流离失所……涉及民事、田事、户籍,问题只会环环相扣,越深越多,皆需通过层层细致之管理,严加核查,方能拨云见日,真相大白。 邴原深知,在此敏感时刻,若贸然与冀州门阀产生冲突,无疑将为整个流民安置工作带来难以承受之重压。他的意见是在于暂时搁置争议,寻求共识,以待时机成熟,再行定夺。然而,华歆虽领会其意,却亦有其难言之隐。在无法确保流民数量与田亩统计确凿无误之前,他作为魏郡太守府之代表,实难轻易与冀州本土之门阀士族达成妥协。 “诸位,”邴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中的迷雾,“我们如今争论不休,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对魏郡流民的真实情况,仍是一知半解。那些无主之田,究竟有多少?是否真有人趁火打劫,让原本拥有土地的百姓沦为难民?诸事繁杂,不经过层层剥茧、细细核查,又如何能得出真相?”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仅是智慧,更有一份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百姓的深切关怀。邴原深知,此刻与冀州门阀硬碰硬,无疑是在玩火自焚。 而华歆,那位魏郡太守府中的智囊,虽然心中明白邴原的良苦用心,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行事谨慎,本就是心思缜密之人,他深知在这权力的棋盘上,每一步都需谨慎落子。在没有确凿无误的数据作为支撑之前,他绝不会轻易与冀州那些根深蒂固的门阀士族妥协。 “邴公之意,我心领神会,”华歆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决,“但在此之前,流民需要安家、春耕必须尽快。否则,我们就是在拿魏郡黎民来作赌。” 目前魏郡上下的流民状况还没有得到统计,到底有多少田地属于无主之田,是否在这段时间有人趁机兼并土地,让原本具有土地的农民变成流民,这些都需要层层管理的认真核查才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