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祸事连连(1 / 2)

在1959年至1961年期间,中国确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饥荒。这场灾难波及范围极广,从山西到广东、广西,几乎整个中国的大片土地上,都留下了饥饿和绝望的印记。在这场浩劫中,东北成为了一些人逃荒的首选之地。许多来自山东的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在东北扎根的亲戚,期望能在那里找到一线生机。

在1960年的冬天,天寒地冻,冷得让人直打哆嗦。李安康陪着他的大姨姐一家,一群人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艰难地朝着吴桥县火车站走去。这是一段漫长的路途,他们要赶去乘火车,因为大姨姐一家打算去东北逃荒。

从李庄村到吴桥火车站,足有二十多公里路。李安康送完大姨姐一家上火车后,天色已晚,根本不可能在当天晚上赶回家里。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找了一家旅店住下,等待明天继续前行。那时的旅店通常是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睡觉,按照床位来收取费用。

夜深人静,寒冷的冬夜让人们都早早入睡,以便保存体力迎接第二天的行程。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悲剧正在悄然降临。由于房间内通风条件不佳,燃烧煤炭所产生的煤气逐渐弥漫开来,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每一个人的身体。当清晨的阳光洒进房间时,令人痛心的一幕展现在眼前:同一个房间里住宿的那几个人,都因煤气中毒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其中就包括年轻的李安康。他的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年仅三十三岁。

当李安康的死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整个李庄都被震惊了。而作为李安康的妻子,黄丹更是痛心欲绝。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眼眶,她的心仿佛被撕裂成无数碎片。然而,她深知生活还需继续,孩子们需要母亲的呵护与照顾,于是她强忍着悲痛,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

家里还有年迈的公公需要照顾,还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嗷嗷待哺。尽管失去丈夫的痛苦如同沉重的枷锁,但黄丹仍然选择勇敢面对。大儿子李玉刚已经年满十岁,虽然年纪尚小,但已懂事许多;二儿子李玉忠才三岁,天真无邪;大女儿李玉兰七岁,勤劳朴素;二女儿李玉青五岁,乖巧可爱;最小的女儿李玉莹仅有一岁,正处于懵懂时期。

这个家庭的未来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黄丹决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她深知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让孩子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她坚信,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

公公为了这个家庭能多挣一些工分,每天都忙碌地工作着。黄丹则主动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她用爱和耐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李玉刚虽然年幼,但他懂事乖巧,尽力帮助妈妈分担家务。他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付出。看着妈妈辛苦的样子,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快快长大,帮妈妈分担更多的压力。

而妹妹李玉兰,则因家庭条件贫困,从小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她只能在家帮忙做家务,无法接受正规教育。这对于一个渴望知识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期待有一天能改变命运。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人生的道路也常常崎岖不平。就在1961年的某个夏日,李玉刚突然患上了严重的感冒,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尽管家人和朋友们想尽办法悉心照料,但病情仍未见任何好转的迹象。在那个酷热难耐的季节里,李玉刚最终因感冒引起的并发症而离世。这一噩耗如同晴天霹雳般降临,让所有人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黄丹经历了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双重打击,内心痛苦万分。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每天每夜都心如刀割。面对如此困境,她已无力承担养活众多孩子的责任。无奈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