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
杨珺不会煮盐,但把这盐场的材料供应做的很好,松木,麻绳、楠竹,需要什么他都快速调过来,鲁氏子弟和这里的蜀人沟通不便,也是他亲自做翻译,没有一点郡守的架子,一心只想蜀民能不用再吃外面的盐。
这些事情小白都看在眼里,这样的贤能之人,他发自内心的尊重。
被夸赞的杨珺一时也是万般滋味在心头,什么都不说了,先饮了这杯酒。
“蜀地、蜀地很好,蜀民也很好,”他想起一些往事,脸上神情很是复杂,“蜀地多雨多虫,臣刚来时,倒是幸运的没遇上雨季……”
上一任郡守病死在了任上,杨珺来蜀郡的时候,晋还只是晋国,指派他来此的,也不是公孙丞相,而是前一任严相国。
他没遇到小白这样的路况,并且路上还幸运结识了鲁符和其父亲,但是上任之后,他就知道为何朝中人不都愿来蜀郡。
农桑重要,但蜀地多江河,雨季下不完的雨就能让种好的粮食被洪水冲走,来不及收的粮食被雨打湿倒伏。
这里一到夏天就气候湿热,蚊虫也多,中原来这里的人身体一个不适应就容易生病。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晋人和本地少民合居,还有不少少民居住在山上村寨,不与外界互通,有时候晋人上山还会和他们发生冲突。
继续阅读
气候不好、路况不好、野生动物过多、少民众多……刚来蜀地那些年,杨珺几乎都没什么休息的时间。
他所在的蜀郡是蜀地最大城,蜀地剩下就一两个县城,没什么大城,管理散落的乡村也很是费他一番功夫。
这些年杨珺尽心尽力发展蜀郡,每每春耕带着人亲下田地,还把妻儿都带来这里,这一切蜀人也都看在眼里。
蜀人或许不懂治理,但心里也有他们一杆秤,无需杨珺多劝便已更好的农田,蜀人对杨珺逐年递增的信任,本地士族对杨珺的礼待,都是他们对杨珺的回馈。
感受到这些的杨珺却越发愧疚,因为他知道中原地区的富庶,对自己治理蜀地多年的成果仍旧不满。
现在有了这口能大量产盐的盐井,并且鲁氏子弟还会继续在蜀地其他小盐井架起盐场,本地蜀民也总算是能够不用在吃商人从外运回来的盐,并且这些盐产量足够多之后,还能往外卖去,给蜀人带来财富。
能在有生之年看见这盐,杨珺的心愿已经了了大半,接下来只剩下另一件压在他心头的大事。
热热闹闹的晚宴过去,第二日一早,杨珺就到了盐场里皇帝的居所前,等着他打坐结束。
小白感受到他的气息,闭着眼睛道:“你是来谈蜀地盐政?”
从前的盐井才能煮多少盐,而现在有了整套深井钻盐技术,提取技术和效率大大提高,未来蜀中的盐呈井喷式增长已经是可预见的,大量的盐要怎么处理,也是朝廷需要考虑的。
杨珺恭敬的举起双臂,弯下腰,“蜀民缺盐已久,朝齑暮盐都做不到,臣知陛下爱民,望陛下怜惜蜀民。”
皇帝不是那种穷奢极欲的暴君,但这么多的盐,洛京诸公会如何处理,杨珺不敢赌。
于是他独自在没什么人打扰皇帝打坐的清晨来找皇帝,就是不希望皇帝会生出被他逼谏的恶感,从而恶了蜀民。
“蜀地的盐,只能蜀郡府衙来管。蜀地有盐,蜀民都吃上便宜的盐是理所应当,怎么把这些盐分到蜀民手中,你是如何想的?”
小白也想过要如何处理这些盐。
让全天下都吃上蜀地的精盐,产量就算够了,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受限,各地盐价统一真不是目前的大晋朝廷能调控的,但可以官府统一调配,努力压价。
杨珺答道:“臣想以蜀郡之力,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