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羊毛(2 / 4)

老母和妻女,回家和她们商议。

时下的女性,能完全脱产,一点社会劳动都不参与的极少,哪怕韩川是五原郡守,他家中女性也会纺纱织布,操持家务。

女子的劳动在这时被称为女工,也通功,是社会对本时代女性从事纺织、操持家事等一系列社会劳动的肯定,并不只把她们看做家庭劳动。不像未来的女红,会变成女性限定的针黹刺绣工作。

韩川拜托家中女性来参与羊毛纺织工作这件事,没有什么障碍,他把事情前因后果和要达成的目的一说,韩川的母亲张止、妻子杨少君都欣然接受。

她们从来都是用丝麻织布,还从未想过羊毛也能纺成纱线织布,对新技术的好奇和对五原城的爱,都让她们愿意参与进这项从未有过的新事业中。

张止和杨少君召集了一部分纺织能手,再召集大量家中没有纺织工具,空余时间连纺织都做不了的贫家女性,把她们组织起来。

两个人带头换下了长袖衣服,只把头发简单盘好,穿的完全不像个郡守母亲、郡守妻子,从整理羊毛开始,事事亲为。

这些事那些贫家女性没做过,她们也同样没有做过,大家一起来做,谁能提出什么好的意见就能得到报酬。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羊毛纺织作坊有陛下批了的资金支持,预算是足够的。有了这层保障,张止和杨少君这对婆媳整日奔走,每日起得早,睡得晚,一双眼睛不是盯女工人就是盯羊毛,一直到羊毛成功的从毛变成线了,她们才心下稍安。

毛线捻成之后的纺织工作反而最不用担心的,晋人有着悠久的纺织历史,将毛线织成布工艺并不难。

那些粗毛线也能团成团,陛下信里说可以留着给人手工织些冬日衣服。

很快,作坊里就分了工,负责羊毛的,负责纺纱的,负责织布的,人人各司其职。张止知道作坊里不少女子家中都无织布机,连织布都不会,也会默许一些女子空闲时候去看其他人怎么做事。

纺纱、织布,这些东西她们想学的,尽管自己去学。

当羊毛做的纱线成功织出一尺长的布后,所有作坊的人都围着织布机,大家洗干净手,依次上前去摸那还不多的细布。

不同于麻布的粗糙和丝绸的顺滑,羊毛面料摸在手里柔软细腻。

大家都是干手去触碰,半点不敢用力,还是老夫人张止敢上手用点力去碰,感知到了面料的弹性韧性,紧握后迅速松开,面料能够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会留下皱纹。

普通羊毛面料顺毛方向摸起来柔滑,逆毛方向会有轻微的刺痛感;精纺羊毛面料的表面硬而光滑,具有特殊的光泽。?

只看外表,它们没有丝绸那样漂亮、柔软、滑爽,摸在手中却也足够柔软舒适,而且比丝绸还要保暖性强上不少。

老夫人摸着这样柔软的羊毛面料,作为一个自幼就会采桑织布的人,她真切感受到了羊毛的作用。

大部分时候,他们处理羊毛都是和其他动物一样,将毛带皮从动物身上完整剥下来,后续再进行更精细的处理。

这种方式优点是高效简单产出快,缺点也很明显,想用上毛就要一起带上皮,动物也就没了。

现在有了这种羊毛纺织技术,羊的皮毛再也不是一只羊身上的一次性买卖,在纺织品就是重要财产的年代,能用来织布的毛价值大大提高。

况且比起植物纤维和蚕丝织成的布,羊毛织成的布保暖性可太高了,天冷穿他再合适不过了。

河套地区水草丰茂,适合养羊这类的牲畜,老太太也听儿子说起,关市一开买了不少匈奴的牛羊过来。

牛对耕种来说意义重大,怎么都不愁卖,马是重要战略军需,同样不能少,就只剩下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