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一如既往地陪伴在朱元璋身边,当他看到自己的三个堂弟时,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热情。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对于这三个突然出现的堂弟,他心中或许有着复杂的情感,但表面上却显得波澜不惊。
朱元璋招招手,让三人靠近一些,挨个对三人的学问进行了一些考问。
首先被问到的是老大朱高炽,他的表现非常出色。无论是儒学还是策论,他的回答都清晰有条理,有理有据,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朱元璋对他的表现深感满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不错,高炽回北平后看得出还是有在用功的。不过,你的身体越发肥胖了,这样可不行啊!还是得多锻炼才行。这次回京,你要多跟你舅舅一起去演武场跑一跑马,咱们朱家的儿郎怎么能连马都骑不好呢?"
听到爷爷的话,朱高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还是坚定地点头,表示会听从爷爷的建议,努力锻炼身体。
然后便是与朱高炽完全相反的朱高煦,老朱对于这个孙子给出的评价是他在带兵打仗这块儿很像朱棣,但是这学问方面不及他老子朱棣半分。
“高煦啊,你小子整天就知道舞刀弄枪、骑马打仗,连半本书都读不进去,跟你大哥比起来真是差得太远了!你看看人家高炽,那才叫有文化有知识。再看看你,一天到晚脑子里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朱元璋气得吹胡子瞪眼,指着朱高煦的鼻子骂道:“从明天开始,你和高燧两个兔崽子都给我到大本堂去好好学习,听到没有?”
朱高煦一听要读书,顿时一脸不情愿地嘟囔着:“皇爷爷您可是骑马打天下的英雄人物,现在北元还没被彻底赶走呢,就让我们读这些论语之类的破书有啥用啊?”
朱元璋虽然年老,但是耳朵依旧好使,听到朱高煦的嘟囔,指着鼻子笑骂到“你再唧唧歪歪的,老子就让你去抄书,把翰林院所有的书都抄一遍再回去。”
朱高煦虽不情愿,但也只能拱拱手认命。朱元璋看着朱高煦无奈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高煦啊,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识字,更是为了明理。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更好地治理一地,带领军队。你若是不懂这些,将来如何能担当大任呢?”朱高煦听了朱元璋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年岁较小朱高燧见状,鬼机灵的赶紧说道:“孙儿谨遵皇爷爷教诲,明日便去大本堂用功读书。”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对三个孙子说道:“你们都是我的好孙子,未来大明的希望。要记住,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只有文武兼备,才能使大明江山永固。”
三人齐声应道:“孙儿们明白了!”
就在这时,殿外的公公小碎步前来禀报“陛下,岷王殿下到了。”
“刚好,让他进来吧。”朱元璋往椅背靠了靠
其实方才殿内的对话,殿外的朱楩也都听到了,一进来,看到三个许久不见的侄子也很是高兴。
朱高炽与朱楩同岁,朱高炽之前来到京城的时间里还是和他们几兄弟一起上的大本堂,别看朱高炽胖胖的,学业可不算差,就是在现在也能看得出日后仁宗庙号的一些影子。
朱楩进来后,先是给朱元璋行了礼,问候了一下他的身体状况,然后又面不改色地和一旁的朱允炆打了招呼,态度自然,完全看不出来昨晚两人有过一番交流。
朱元璋微笑着看着朱楩,手指着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兄弟说道:“正好老十八来了,你们几个小子好好听听他讲讲这次带兵去安南的感受。”
朱楩恭敬地拱手回答道:“回父皇,儿臣此次带兵前往安南,沿途最大的感触就是赋税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