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连的文有 17 篇,逯钦立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四录其诗 33 篇。这些辑本的出现,使得谢惠连的作品得以在后世流传,为后人研究他的文学成就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谢惠连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学习和模仿谢氏家族文学的人众多,甚至出现了 “谢康乐体”、“谢惠连体” 等专门的称谓,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二)文学地位的变迁
谢惠连在他所处的南朝时期,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当时,他的文赋就获得了 “甚美”“高丽” 等高度赞誉性的评价,且这种赞美主要着眼于评判文章的语言风格,即所谓的 “形式美”。钟嵘的《诗品》更是评谢惠连为 “才思富捷”“风人第一”,涵盖了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是现存最早的对谢惠连诗风格的全面评价,且评价较高。然而,在后世,谢惠连的地位却逐渐衰微。他先是被置于谢灵运的光环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朓的声誉又压过了他。谢惠连作为谢灵运与谢朓文学创作的连接者,其纽带作用确实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地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他的早逝和作品的散佚,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另一方面,时代背景的发展变化也对他的地位产生了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审美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这使得谢惠连的作品在后世的评价体系中逐渐失去了优势。尽管如此,谢惠连的文学成就依然不可忽视,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继续阅读
四、后世纪念永留存
(一)谢公桥与谢惠连之缘
谢公桥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桥身为单孔七边形石拱结构,全长达到 28.5 米。根据历史记载,此桥与南朝宋代会稽郡太守谢惠连有关。谢惠连在会稽(绍兴)任太守时建成此桥,后人为了感激其恩德,故命名为 “谢公桥”。
这座桥的建筑风格独特,拱券为横联分节并列砌筑,拱石条石错缝叠砌,每块都有刻字及莲花座图案,桥基采用双层基石。桥面呈八字形,顶部净宽 2.95 米,台阶东侧前端和西侧踏跺两端设垂带,上置栏板、望柱,末端设抱鼓石。桥面两边设桥栏,外侧原刻 “谢公桥” 三字,虽现已模糊不清,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其历史的厚重。
(二)文物价值与意义
谢公桥作为一件珍贵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它见证了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与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独特的七折边拱的做法,在桥梁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古代桥梁建筑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谢公桥周边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明代着名心学家王阳明在绍兴的府邸、明朝宰相吕本的府第等。谢公桥作为连接这些历史遗迹的重要通道,也为研究绍兴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三)交通工具的作用
谢公桥不仅是一件文物,也是南北行人的重要交通工具。它横跨在西小河上,连接着两岸的居民和游客。在古代,这座桥是人们出行的重要通道,舟楫往返,行人不绝,堪称绍兴古桥一景。
如今,虽然现代交通日益发达,但谢公桥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出行方式,让人们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传统的水乡生活。同时,谢公桥也成为了绍兴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为绍兴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群英荟萃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