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无声” 等名句,精炼典雅,不俚不俗,比兴兼用,寄托幽邈,意境高远,襟怀淡泊,具有清超冷隽的风神。
姜夔善于运用暗喻和联想的手法,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写荷花时,“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咏蟋蟀时,“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而《疏影》咏梅,用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寓意深隐。此外,他的词格律严谨,辞句精美,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写得舒卷自如,很少受音律词调的限制。他的十七首词自注工尺旁谱,为研究宋代词乐提供了珍贵资料。
(二)音乐创作
姜夔精通音律,在音乐创作方面成就斐然。他的自度曲突破了古曲对音乐形式的限制,关注音律和节奏的连贯性,寻求艺术美感。自度曲旋律优美,音阶、音律方面能够兼收古音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强调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变宫二音,旋律进行既有频繁的大跳运用,又有连续性的音阶级进和琶音进行。诗人杨万里称赞其作品 “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戈玉之奇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姜夔通过改造唐宋乐谱,提高了乐理的趣味和雅兴,增强了艺术的档次品味,丰富了音乐的文化情感,为研究雅乐歌曲提供了珍贵的范例和借鉴,是现代人认识宋代雅乐歌曲和古音雅调的重要桥梁。他对传承文化遗产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如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并保存了唐玄宗创作、杨贵妃演出的《霓裳羽衣曲》十八段,使之得以永久流传。
(三)书法创作
姜夔的《续书谱》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这部书论仿效孙过庭的《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全卷分十八则,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
姜夔 “崇晋贬唐”,反对俗书,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提倡文人意趣相一致。他在《续书谱》中强调书法创作时不能过分模仿古人,以免失去作品的灵动和神韵。书中对书法作品 “风神” 的论述尤为精彩,指出 “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
姜夔在《续书谱》中特别强调对 “性情” 的追求,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与书法家的个性和精神紧密相连。在论及书法的创作问题上,他提出 “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 等观点;在用笔上,他主张 “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追求书法的中和之美。
姜夔所追求的是一种接近魏晋书法的萧散自然之气,反对唐代书法家过分拘泥于间架结构规范的做法,推崇自然而流畅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方法。《续书谱》中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及整体的美学思想,反映了姜夔尚中致和的艺术审美理念和理想境界。
四、后世影响
姜夔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艺术领域,他的创新精神激励着艺术家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勇于探索,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艺术形式。姜夔强调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寻求创新,这种理念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当代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汲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为时代加油助力。
姜夔对品德修养的重视也对当代艺术家有着重要的启示。他提出 “人品高” 的观点,认为书法家的品格修养直接影响到其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在当代,艺术家在追求技艺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怀瑾握瑜,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以高尚的品德为支撑,创作出更具价值的艺术作品。
姜夔对精神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