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史实类、名物杂考类、文学类、社会世俗文化类、医药养生类、艺术文化类、科技文化类、神鬼文化类等。在涉及重大史实的记录时,讲事实重出处足以补史传之缺,如《绍熙内禅》《诛韩本末》《张魏公三战本末》《景定行公田》等条目。《癸辛杂识》同样杂录宋元之际轶事见闻,为研究宋元之际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还原历史
周密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其作品能弥补史料空白,最能还原历史真相。我国许多正史文献都是后人所写,与当年历史或多或少会有些偏差。而周密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他的笔记着作主要讲了当时南宋与元交接时发生的事情,作品中饱含辛酸。例如在《齐东野语》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详细且真实,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评价历史人物方面,周密的作品也具有重要价值。如探究蔡京吃汤包花费三十万的传说,周密在《齐东野语》中的记载成为后人探讨这一传说真实性的重要线索。虽然周密没有明确指出蔡京吃汤包具体的花费数额,但他的记载引发了人们对于这一传说的思考,有助于更客观地评价蔡京这一历史人物。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总之,周密的笔记体史学着作以其丰富的内容、高史料价值以及对历史真相的还原能力,为后人研究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生平轨迹
(一)早年入仕
周密在宝佑初年以门荫应试吏部铨试,取得第十三名的成绩,由此开启官宦生涯。后担任义乌令等官职,他 “廉勤自持”,颇得僚佐赏识。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周密虽有才华和抱负,却难以施展。他一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早前曾应试秋闱,后靠着祖父的官职调任建康府都钱府做官。在工作闲暇之余,他喜欢与僚友游山玩水,写下许多咏史怀古的诗篇。
(二)半仕半隐
宋亡后,周密过着半仕半隐的生活。宋朝的覆灭让他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国家,成了遗民。他的心灵隐痛刻入骨髓,成了生命的忧伤。在这个时期,他借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抑郁和感伤,表现自身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旧君的怀念。他与故宋遗民多次聚会,抒写了大量咏怀故国的作品。
(三)晚年隐居
晚年的周密开始沉浸于前朝旧史的搜集与编撰。他把野史杂着的写作当作消闲的方式,在赏玩书画、醉谈笑谑中度过余生。他曾隐居湖州弁山,后因居所被战火焚毁,移居杭州,投靠妻弟杨大受。在杭州癸辛街,他将新书房取名 “浩然斋”,继续着自己的创作和研究。他写下了《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等众多具有高度史料价值的着作。在元大德二年(1298 年),周密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六十七岁。他的一生,见证了南宋的兴衰和元朝的崛起,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五、综合评价
周密作为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文学方面,他的诗词风格独特,早期受周邦彦词风影响,语言华丽浓艳,后期则多抒发亡国之恨,借景抒情,意境雄浑、音节凄清。其词集作品题材广泛,涵盖多个方面,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风貌提供了珍贵资料。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疏远闲淡,既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又反映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在史学方面,他的笔记体史学着作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武林旧事》记录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各类杂事,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