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英勇行为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孙悦瑶在哥哥们的保护下,继续踏上了西行的征程。而这场集市上的激战,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段传奇故事。
一行人悠悠西行,于斯日抵达玉田县虹桥那珠树坞村。孙辰忙不迭安排众人安歇,只待次日赶赴围里村。
次日晨曦微现,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众人已收拾好行囊准备踏上行程。这时,小孙子那圆溜溜的眼睛一下子被崔家烧饼铺子的香气吸引。只见那吊炉烧饼在炉灶中滋滋作响,金黄的外皮泛着油光,芝麻如星子般密布其上,羊汤在大锅里翻滚,热气腾腾,浓郁的香味直钻鼻腔。小孙子立马停住脚步,小脸涨得通红,哭闹着非要吃那烧饼、喝那羊汤。孙辰望着小孙子渴望的眼神,心中一软,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让众人一同去品尝。
众人围坐在简陋的桌旁,那烧饼刚入口,酥脆的外皮破裂,油香四溢。小孙子吃得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多吃了几个。待日头渐高,高悬至三丈时,小孙子原本欢快的脚步突然踉跄了一下。他的小手紧紧捂住肚子,眉头紧皱,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紧接着大声叫嚷着肚子难受。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他便呕吐起来,秽物溅落在地,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孙辰的心猛地一紧,一把抱起小孙子,小孙子在他怀里虚弱地抽泣着,身子不停地颤抖。
孙辰与儿媳赵氏心急如焚,仿佛置身于热锅之上。孙辰的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焦急,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赵氏在一旁不停地踱步,双手绞着衣角,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孙辰看着小孙子难受的模样,脚步越来越快,仿佛慢一点小孙子就会更加危险。
接着小孙子病情却愈发严重,呕吐不止。
在多方打听之下,他们得知玉田县城有一位御医杜经安,是青龙人氏。杜经安医术高超,声名远扬。他身姿挺拔,一袭青衫随风飘动,宛如仙人下凡。那浓密的剑眉下,双眸明亮深邃。
杜京安乃是杏林医馆的东家。称为御医是因为知县及凡吃皇粮的之人都需要他诊病。他的杏林医馆,在县城中颇负盛名。曾经有一位秀才,在赴考途中路过县城突发恶疾,全身浮肿,高烧不退。众人将他抬到杜经安处时,杜经安从容不迫地为其诊断。他先切脉,那脉象紊乱如麻,杜经安却面色平静。接着查看症状,只见秀才身上的浮肿处皮肤紧绷发亮。杜经安精心调配药方,日夜守在床边观察病情变化。经过几天几夜的精心医治,秀才终于康复,得以继续赴考。
杜经安性格豪爽仗义。有一回,一位镖师在途中经过县城时遭遇山贼,受伤后流落至此处。杜经安不仅为他疗伤治病,还帮助他联系同行,让他能重新出发。他常说:“江湖之人,应相互扶持。”
孙辰和赵氏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杜经安。他们带着满心的期待和忐忑,将杜经安请至家中。杜经安踏入房间,先仔细查看了小孙子的面色,又轻轻为其切脉。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众人紧张的呼吸声。
孙辰忍不住轻声问道:“杜大夫,我这孙儿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会突然病得如此严重?”杜经安微微抬头,目光平和地看着孙辰,说道:“莫要太过焦急,从脉象和症状来看,应是受了些寒湿之气,又加之饮食有些不当,脾胃受了些损伤。不过,我有把握医治。”
片刻之后,杜经安说道:“莫要惊慌,此症虽急,但能医治。我开一方药,悉心照料,几日便可痊愈。”孙辰和赵氏听闻,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一些。他们赶忙去抓药,赵氏按照嘱咐精心煎药。炉灶里的火苗跳跃着,药香逐渐弥漫全屋。杜经安不时前来查看,调整药方剂量。
继续阅读!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小孙子的病情逐渐好转,不再呕吐,脸色也恢复了红润。
孙辰和赵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