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小苏和黄裳(1 / 2)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同叔,晚号颍滨遗老。

四川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佑二年(1057),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

政和二年(1112)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

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作品有《栾城集》等。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

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后连贬数处。

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着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随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

苏辙善书,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苏辙个人作品着有《诗集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道德经解》、《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等,并行于世。

曾自撰《颍滨遗老传》。

《全宋诗》录有其诗。

苏轼、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父子三人合称“三苏”,父子三人都是着名的政治家。

“周公子客气,只是一个不如意的文人罢了,得周公子看中,是苏某的荣幸。”

苏轼客气地说。

陆小凤又来到一个老者面前 。

“这位是便是演山先生。”

“见过先生!”

周青不敢怠慢。

“不敢不敢。”

黄裳微微颤抖,何德何能啊!

要知道同为文人,自己可是知道和他同行的三个人名气有多大!

每一个都是文坛领袖,在北宋受万人推崇,自己可是万万不能和其比较。

虽然自己也是个状元,但差距太大了,自己可是他们的下下属。

没错这个就是影响射雕三部曲的牛人,《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

黄裳字晟仲,人称演山先生,福建延平人。

出生于1044年,于1082年(38岁)才考取状元,他是一名文官。

在《天龙八部》末尾萧峰段誉虚竹等人在雁门关退万敌成为武林英雄之时(1094年),50岁的黄裳尚在知福州。

黄裳刻书时(1111年 )67岁。

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的校读。

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据史料记载,抛去资料收集,黄裳校对共花四年,每周需校对约二十七万字),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

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高手。

此时波斯明教传入中土,徽宗皇帝因只信奉道教,便于1120年冬下旨要76岁高龄的黄裳派兵去剿灭明教。

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更是人人拼命,不似朝廷官兵那般贪生怕死,打了几仗,一众官兵接连吃了败仗。

黄裳逃到了一处穷